-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ubject.skhlkyss.edu.hk
香港之光—高錕榮獲諾貝爾獎
還有諾貝爾獎獎章設計、獎金數目、其他得獎人介紹……等
即日起至21/10
「光纖之父」高錕
1933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金山,1948年全家遷來香港。
小時對化學甚有興趣,曾製造泥炸彈,後來改為沉迷無線電。
中學就讀聖若瑟書院,後進入香港大學。
由於當時港大沒有電機工程的課程,故轉往英國升學。
1957年倫敦大學電子工程畢業,同年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
1965年獲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1966年發表論文,以石英製造玻璃纖維,只要損耗減低到20分貝/公里時,
就可進行長距離通訊。
1970年到香港中文大學設立電子工程系。1974年回到ITT。
198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期間中大被迫由「四改三」,改行「學分制」,並成立工程學院和教育學院。
1996年退休,留港居住。同年(1996)紫金山天文台將3463號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2009年初有傳患上老人癡呆症,其妻表示高錕「老人家記性差」。
諾貝爾獎獎章
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及醫學獎、文學獎﹕正面都是諾貝爾側像、名字和生卒年份
(得獎人名字都
刻在獎章背面)
物理學獎、化學獎(背面)﹕ 生理及醫學獎(背面)﹕ 文學獎(背面)﹕
科學天才為象徵大自然的 醫學天才打開書本承水 青年坐在桂樹下聆聽
古埃及女神Isis揭開面紗。 以解病童之渴。 和記錄繆斯女神的歌。
和平獎的正面設計略為不同,背面有三人擁抱, 經濟學獎正面有銘文「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1968」,
銘文「為了人類的和平和友誼」。 背面有代表瑞典科學院的五角星和名字,三皇冠象徵瑞典王室。
本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及成就
獎項 得主 成就 物理學 高錕 (英/美籍華人) 光纖通訊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Willard S. Boyle and George E. Smith (USA) 發明電荷耦合器件(CCD) (數碼攝影的核心零件) 化學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UK),
Thomas A. Steitz (USA) and
Ada E. Yonath (Isreal) 對核醣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 生理及醫學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and Jack W. Szostak (all USA) 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 文學 Herta Müller (Germany) 以詩的凝鍊,散文的率直,描繪流離失所者的處境 和平 奧巴馬 (美國) 在促進國際外交和各國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 經濟學 Elinor Ostrom (美國) 對經濟治理,尤其是公共財產治理方面的分析 Oliver E. Williamson (美國) 對經濟治理,尤其是企業界限方面的分析 諾貝爾獎創設時並未包括經濟學獎,是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捐資創立的,於1969年該行三百週年慶典首次頒獎。
諾貝爾獎每年獎金視乎諾貝爾基金投資收益而定,本年每個獎項可得獎金一千萬瑞典克朗,約一千一百萬港元。同一獎項有多於一位得獎者則瓜分之。本年物理學獎,高錕可獲獎金之一半,另一半由其餘兩位平分。
邵逸夫獎獎章
邵逸夫獎獎章正面均為邵氏肖像和
「邵逸夫獎」中英文字樣。
背面為年份、獎項名稱和得獎者名字,
另有銘文「制天命而用之」,出自《荀子》,
指得獎人協助世人掌握和運用大自然的定律。
本年度邵逸夫獎得主及得獎原因
獎項 得主 得獎原因 天文學 徐遐生 (中華民國) 表彰他一生對理論天文學的傑出貢獻 生命科學及醫學 Douglas L Coleman (加拿大)
Jeffrey M Friedman (美國) 表彰他們發現瘦素:一種調節食物攝入量和體重的激素。 數學科學 Simon K Donaldson (英國)
Clifford H Taubes (美國) 表彰他們對於三維與四維幾何學的卓越貢獻 邵逸夫獎仿照諾貝爾獎成立,補充了諾貝爾獎未有包括的獎勵範圍,2004年開始頒發。(註﹕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不包括其他生命科學範疇,如生態學)
邵逸夫獎每年獎金固定為一百萬美元,約八百萬港元。同一獎項有多於一位得獎者則瓜分之。。)
想識我地就去圖書館啦﹗
你連我都唔識﹖
唔會唔識得我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