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特效穴位介绍(一).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效穴位介绍(一)

特效穴位介绍(一) 每个人都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针灸、推拿及刮痧、点穴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熟练地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气血通临床专家必须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为了满足广大气血通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向全人类普及气血通健康文化。 气血通精选了100个常用人体穴位,根据穴位功效分为18类进行介绍,便于熟记、应用。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述穴位的位置,每个穴位均配有穴位图解,便于准确辨认。 用气血通压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通法”。临床许多疾病均适用本法,且有“器到病除”的美称与神效。 解表穴 解表穴是指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症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常用的解表穴:风府、风池、太阳、大椎、风门。 风府 定位:在颈后部,自头发边缘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 风池 定位:在颈后部,与风府穴相平,自风府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凹陷处取穴。 太阳 在颞部,自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向外侧,用拇指比一横指凹陷处取穴。 大椎 定位:正坐低头,颈后部隆起最高处且能屈伸转动的为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方凹陷处取穴。 风门 定位:在背部,于第二胸椎棘突下(即大椎穴下2个棘突),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处取穴。 清热穴 清热穴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左右的穴位,用于治疗热病高热、脏腑郁热、痈肿疮毒等各种里热证。根据清热左右的不同特点,清热穴又可分为:清心热穴——小海、曲泽、清肺热穴——尺泽、鱼际,清肝胆热穴——阳陵泉、太冲,清胃肠热穴——曲池、合谷、内廷,清三焦热穴——外关、支沟,清热解毒穴——耳尖、八邪、八风(此三穴宜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清心穴用于治疗心烦、失眠、癫痫、口苦、牙痛、舌痛、小便短赤等,清肺热穴用于治疗胸痛、咽痛、咳喘、痰黄等,清肝热穴用于治疗耳鸣、偏头痛、肋痛、呕吐、便秘、牙痛、口渴等,清三焦热穴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肩背痛、便秘等,清热解毒穴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肢端肿痛麻木、面赤颊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疖痈疽等。 小海 定位:屈肘关节,与肘尖后内侧两骨(即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凹陷处取穴。 曲泽 定位:垂手仰掌,微曲肘关节,于肘关节前面隆起肌腱(即肱二头肌腱)的内侧缘处取穴。 尺泽 定位:垂手仰掌,微屈肘关节,于肘关节前面隆起肌腱(即肱二头肌)的外侧缘处取穴。 鱼际 定位:侧掌,于第一掌骨中点之手背皮肤与手掌皮肤交界处取穴。 阳陵泉 定位:正坐屈膝,在小腿外侧上部,于膝关节外下方一骨性突起(即腓骨头)的前下方取穴。 太冲 定位:在足背部,于第1.2趾骨之间的后方凹陷处取穴。 曲池 定位:屈肘关节成直角,于肘横纹与肘关节外侧骨性突起(即肱骨外上*)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合谷 定位:拇指、食指张开,以一首拇指的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虎口上,于拇指指尖下取穴。 内廷 定位:在足背部,于第2、3趾间的缝纹端处取穴。 外关 定位:在前臂侧面,于手腕背侧横纹向上,用拇指比二横指,前臂内桡、尺两骨之间取穴。 支沟 定位:在前臂背侧面,于外关穴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 耳尖 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于耳郭上端的顶端处取穴。 八邪 定位:在手背部,于第1——5指间的缝纹端处取穴。 八风 定位:在足背部,于第1——5趾间的缝纹端处取穴。 理气穴 理气穴是指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胸肋胀痛、黄疸、胃痛、呃逆、吐酸、呕吐、短气、太息等。常用的理气穴有:膻中、期门、日月以治胸肋、胀痛为主,章门以治胃痛、肋痛为主,肝俞以治肋痛、黄疸为主。 膻中 定位:在胸部,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穴。 期门 定位:在胸部,于乳头直下2肋凹陷处取穴。 日月 定位:在胸部,于乳头直下3肋凹陷处取穴。 章门 定位:在侧腹部,垂肩肘,于肘尖下侧腹处取穴。 肝俞 定位:在背部,于第九胸椎突下(即大椎穴下9个棘突),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处取穴。 理血穴 理血穴是指具有活血化瘀、养血止血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尽、崩漏、咯血、吐血、便血、瘙痒等。常用的理血穴有:太渊、膈俞、次髎(liáo)、血海、三阴交、隐白均以调经血为主。 太渊 定位:手掌向上,于掌后腕关节横纹外侧端,动脉搏动处取穴。(如针刺应用于动脉外侧刺入)。 膈俞 定位:在背部,于第7胸椎棘突下(即大椎穴下7个棘突),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处取穴。 次髎(liáo) 定位:俯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