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过程相似。 * 稳定塘技术可以延长河水滞留时间、截留、降解污染物,减少河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 * (1)能充分利用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 (2)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既节省了水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收益。(3)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 (4)美化环境,形成生态景观。 (5)污泥产量少。 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产生污泥量小,仅为活性污泥法所产生污泥量的1/10 。6)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其适应能力和抗冲击和能力强。 (1)占地面积过于多。 (2)气候对稳定塘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 (3)若设计或运行管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 万珊,刘慧,姚宗玉.废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2):24-25. 将被污染水有控制的投配到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湿地上,使之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经过水生植物和土壤(或其他基质)的作用得以净化。 刘树元,阎百兴,王莉霞.潜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净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 6) : 1538—1546. * 张洪洋,于水利, 修春海等.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2(11):1447-1450. * 陈龙,李杰,钟成华等.植物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5(7):1542-1547. * 万珊,刘慧,姚宗玉.废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2):24-25 * 吴蕾、陈云峰.改性硅藻土用于巢湖水脱磷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5(4):777-782. * * 复配除草剂避免对单一除草剂产生抗性。 * 尤其是微生物利用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过程,即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底泥、地下水、河道和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 吴青梅, 邓代永, 许玫英等.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的生物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197-201. * 滤食性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一类变温脊椎动物的总称。 * 刘建康等认为,在我国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一般并不多,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不大;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后很快分解、释放养分后又进入物质循环,因此不能根本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另外,滤食性鱼类必须不断移除,否则它们会不断繁殖再生。 凤眼莲 * * 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 运用无土栽培技术 任照阳, 邓春光.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增刊): 261- 263. * * 生态浮床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 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 采用现代农艺与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水生动物的摄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同时营造景观效果。 胥丁文, 陈玲娜, 马前.生态浮床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4):11-15. 吴青梅, 邓代永, 许玫英等.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的生物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197-201. * 地表水污染的修复 波式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地表水污染的修复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显著特点: 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出水质量好,可以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其造价和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 1996年9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国际研讨会, 标志着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 2011年11月 */120 地表水污染的修复 人工湿地 地表水污染的修复 复合人工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包括复合垂直下行流、复合垂直上行流、垂直下行流与垂直上行流复合系统以及垂直上行流与垂直下行流复合系统4种。复合人工湿地技术比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技术有更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其中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更为突出。 地表水污染的修复 土地处理技术 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对水净化的目的。可分为快速渗滤、慢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处理和地下渗滤生态处理等几种形式。 经验表明,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地表水污染的修复 稳定塘技术可以延长河水滞留时间、截留、降解污染物,减少河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