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数据的世界里,为了信息,为了知识,为了智慧,最终目标,应该是真正和有意义生活。这个世界上,失败的人除了天分太差之外,只有以下几点,懒,方向不对,方法不对,没有坚持。你是哪一种呢?
?
方向、方法是否正确取决于你的知识面、视野、思考(总结)、摸索?等,而知识对多数人而言是最重要的成功基础。所以此文值得你多多阅读几遍,理解它。DIKW体系中文名
DIKW体系
定????义
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
作????用
常用于资讯科学及知识管理.
提????出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DIKW体系就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当中每一层比下一层赋予某些特质。资料层是最基本的。资讯层加入内容。知识层加入“如何去使用”,智慧层加入“什么时候才用”。如此,DIKW体系是一个模型让我们了解分析、重要性及概念工作上的极限。DIKW体系常用于资讯科学及知识管理.
这个模型可以追溯于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所写的诗-《岩石》(The Rock)。在首段,他写道:“知识中的智慧我们在那里丢失?资讯中的知识我们在那里丢失?”(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哈蓝·克利夫兰根据这个1982年12月在《未来主义者》杂志中的文章-“资讯有如资源”的基础来建设这个体系。后来这个体系得到米兰·瑟兰尼(Milan Zeleny)及罗素·艾可夫(Russell .L. Ackoff)不断的扩展。
DIKW体系透过以下的步骤来协助研究及分析:原始观察及量度获得了资料。
分析资料间的关系获得了资讯。这些资讯可以回答简单问题,譬如: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资讯是信息,意味著有听众及目的。
在行动上应用资讯产生了知识。知识可以回答“如何?”的问题。知识是一些可行的关系及习惯工作方式。
透过智者间的沟通及自我反省而利用知识会产生了智慧。我们可以利用智慧解答关于行动的为什么及什么时候的问题。智慧是关心未来。它含有暗示及滞后影响的意味。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金字塔层次体系
2013-10-11 10:38:55??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应用DIKW体系基于对数据、信息、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知识内涵的主要内容,即知识来源于信息,但又不是信息的子集......
关键词:?DIKW?知识?信息
????前言
????知识对于个人、组织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可以说,管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何为知识呢?目前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对知识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关于知识的定义,相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有一致的定义。“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于回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紧密地依赖语境及在这个语境中的知识接收者。
??? 与知识类似,我们通常提到的数据、信息等同样与语境密切关联,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这三个词汇经常会被混用,这恰好也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对于知识的内涵进行描述的思路,即通过对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来描述而非准确定义知识。而且,幸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同样不必纠结于学术层面知识的准确定义。
??? 本文试图通过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DIKW层次体系,分析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对知识的内涵和价值进行阐述。
????关于DIKW体系
????DIKW体系是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体系,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所写的诗--《岩石》。在首段,他写道:“我们在哪里丢失了知识中的智慧?又在哪里丢失了信息中的知识?”(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1982年12月,美国教育家哈蓝·克利夫兰引用艾略特的这些诗句在其出版的《未来主义者》一书提出了“信息即资源”(Information as a Resource)的主张。其后,教育家米兰·瑟兰尼、管理思想家罗素·艾可夫进一步对此理论发扬光大,前者在1987年撰写了《管理支援系统:迈向整合知识管理》(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s: Towards Integra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后者在1989年撰写了《从数据到智慧》(“From Data to Wisdom”,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
????DIKW体系将数据、信息、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