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代金陵邓氏家族词学传统的构建与嬗变.pdfVIP

清代金陵邓氏家族词学传统的构建与嬗变.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代金陵邓氏家族词学传统的传承与衍变 袁美丽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提要:邓氏家族文学传统的形成与传衍,与其家族文人强烈的传承意识有关,“ 黾勉家学”是 其家族的内在信念与发展的动力,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而“读书课子”正是其培育书香 世家的一种重要方式。家族文化对文学的影响,通常是以“尊祖”、“亲情”的方式反映出来,而 邓氏词人心怀天下,以直言敢谏著称,因此关注时事是他们家族文学的一大亮点。邓氏家族 家族文学有继承也有变异,由于家族内部的生长环境以及家风家学的影响,家族文学在创作 理念及审美取向上往往呈现出相同的质素。由于经历、性格、师承以及词学崇尚的不同,使 得家族文学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发生着变异。 键词:邓氏家族文学;家族信念;时世关照;师友渊源 所谓“诗书传家久”,清代词坛文学家族的数量不在少数。然以词学世家而言 ,金陵邓氏是其中特为突出的。金陵邓氏家族的兴起,始于顺治年间的邓旭,崛 起于嘉道之际的邓廷桢,衰落于民国时期的邓邦述、邓邦达。邓氏家族起伏变化 之间,书香特质始终不变,家族中几乎人人有集。本文所谓“世家”,从时间上来说 必然有世代相承、父子相继之意。而“世”有继承之意,指自觉承接家学统系之意, 那么在绵延两百年的家学传承中,家学如何形成,形成以后如何持守与传承?文 学世家如何强化家族的文学意识?家族意识是如何渗透进家族文学的?家族文 学如何与时世结合体现自身特点的?家族文学在传承中如何通过变异丰富自身 建构的?这些都将在文中加以评析和探讨。 一、黾勉家学——文学家族的塑造 一个文学性家族文学传统的生成与传衍,与诸多因素有关。科举、商贾、 姻亲等外部因素对家族文学的生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学世家的家族信 念与发展内动力作为内在性力量,是应当充分重视的。邓氏在有清三百年间, 代有传人,与其家族文人强烈的传承意识有关。邓廷桢 《双砚斋词话》云: 先正言公在宋宣和间为太学生,以诗谏花石纲,直声震都下。靖康之变,思陵 南渡,公间关诣行在所,拜左正言,屡陈时政。与执政牾,乃罢归。栖迟吴县 洞庭西山之明月湾,遂家焉。殁後葬倚里,至今子孙蕃衍。曾孙小子廷桢,于 嘉庆癸亥之春,渡湖谒祠庙,松楸故无恙也。[1]2530 “先正言公”为北宋名臣邓肃,邓氏家族远祖,《宋史》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评为“笃励名节之士”,著有《栟榈集》廿八卷,乐府附于后。邓廷桢于嘉庆癸亥之 春渡湖拜谒邓肃,追念先人,应该有其特别的用意:其一,建构家族文化谱系的 需要,意在凸显家族文化特色,是对七百年的家族历史进行清点、选择、突出重 点的行为,意为家族指示未来发展的路径。其二,邓肃诗文和德行皆备,足以为 家族楷模。嘉庆癸亥之春为邓廷桢进士及第的第三年,此时拜谒先祖,一是告慰 先人,没有辜负先德,二是立志效法之意显然。其三,邓廷桢突出邓肃的地位,意 在显现邓氏家族的书香门第品味。邓氏后人咸以“ 黾勉家学” 自励,邓廷桢刊刻了 邓肃的《栟榈集》行世,邓邦述曾以高价买下《栟榈先生文集》抄本,以示子孙,诗 书传家已 成为邓氏后人自觉的传统。邓邦述《沤梦词自序》云: 自昔词人罕言世业,玉田虽称华胄,而功父非其本支,东坡亦号词仙,而 斜川未传逸响,众推绝妙,仅著专长。余家洎双砚开先,代有纂述。诸子共守 一艺,不忘高密之规;群从并解唱酬,肯窃封胡之誉。曾曾小子,敢逊志于为 箕;寥寥百篇,将同情于覆瓿。纵使小山坠简,远惭珠玉之辞;亦如宝晋乐章 ,附写阳春之曲。此其黾勉家学所存者三。[2]卷首 邓邦述从词史的角度论述了邓氏作为词学世家的地位。词人历来罕有几代相承, 邓氏词人共守一艺,群从唱酬,更显难能可贵,因此,此序字里行间充满自豪感。 在邓氏家族的文化传承中,既有精神的接续,也有技艺的守授,而“ 黾勉家学” 已 成为他们家学传承的内在动力,被一代代传递。持守此信念,家族尽管有起落 兴衰,然终究不失为诗书世家。 在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作为家族信念的“ 黾勉家学”意识,如何 使子孙世代持有,就需要家族的精心培育。在中国传统社会,“耕读传家”是最理 想的生活图景,既能使子孙繁衍,又能保持家族文化的传承。邓旭为邓氏移居金 陵第一人,以党累告官,居于万竹园,性喜为诗,“屏居读书,课子孙几及三十年” [ 3]钱陆灿序,212。“读书课子”正是其培育书香世家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这种方式也为 其子孙世代所持守。邓廷桢在其《送王竹屿之官杭州二首》云: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