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1/P21) 释疑: 1.为何未提发热? 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理一致。 或未发热。 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 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 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 3.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 二、太阳病分类 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 (原文2/P22 ) 释疑: “太阳病”有二种含义:太阳病脉证;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为省文笔法。 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 病理性汗出,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 病理特点: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 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 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 (原文3/P23) 释疑: ?原文2.3.6条均不提“太阳之为病…..”,而提“太阳病名为……” 第1条为提纲证,2.3.6条为太阳病分类。 凡见脉紧必无汗,故汗不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 临床特点:发热较迟,体温较高,恶寒亦甚,皮肤干热。 病理特点: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 (原文6/P24) 病证 误治后变证: 误汗 (病位在心肺) 误下 (病位在肾)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 (原文7/P26) 病发于阳:发热恶寒-阳经受病,愈期-七日 病发于阴:无热恶寒-阴经受病,愈期-六日 ? 释疑: 关于“阳数七,阴数六” 出于伏羲氏河图生成数 顺序说:“七”为第一,“六”为第二,发于阳的先愈,发于阴的后愈 季节说 :七和六是指代春夏和秋冬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原文4/P27)依据脉证,判断太阳病传与不传 历代有不同说法 认为颇欲吐是少阳主证、躁烦是阳明主证-病传少阳、阳明 欲吐与躁烦看成阳明热证-邪传阳明 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为少阴阴寒极盛-邪传少阴 欲知是否传变,则需以脉证为依据 ??? ? ? (原文5/P27)承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变 伤寒有一日传变者 伤寒亦有二三日不传者 不拘于发病日数的多寡,以脉证为依据。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文8/P28) “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与第7条“发于阳者,七日愈”说法一脉相承 太阳病为阳病,当在阳数之期愈。在愈前的第6 日,当太阳之期已过,邪气已衰,故为病愈。 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 太阳病病情若有向里发展之势,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针足阳明经穴,疏通经气,振奋胃阳,扶正却邪,防止传经之变。 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 (原文10/P29 ) 太阳病余邪未清,或正气未复,不必再药 只需休息调养,待正渐复,邪渐去,便可全愈 十二日,为约略之词,不可拘泥 * 太阳病 病因:风寒袭表 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 (定位) 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 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 ? ? 太阳病中风证 病因:风寒袭表 证 发热-气血外达,正邪相争 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 恶风-汗出肌疏,不胜风寒 脉 (浮)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 太阳伤寒证 病因:寒邪袭表 证 发热 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 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 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 卫阳被遏 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 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 脉:阴阳俱紧 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 脉来绷急 病因 脉证特点 治则 后果 中风 伤寒 风寒 发热恶寒口不渴 汗出脉浮缓 无汗脉浮紧 解肌祛风 辛温发汗 伤阳 温病 温热 发热不恶寒口渴 脉浮数 辛凉解表 伤阴 身灼热-津伤热盛 脉阴阳俱浮-热邪充斥于表,气血外应 自汗出-热盛迫津外泄 身重-热伤津气 多眠睡-热扰心神 鼻息必鼾-邪热上壅,肺窍不利 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心主言,舌为苗窍) 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 直视-热盛阴伤动风 失溲-热扰神明(二便自遗) 误火 (病位在肝) 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 熏灼肝胆,胆汁外泄 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