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docVIP

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doc

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摘 要]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无手术指征的ⅢC/Ⅳ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多西他赛+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化疗,21d为1周期。于治疗2周期后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A153、CEA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着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 多西他赛;化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6-117-03   DOI:10.11876/mimt201606043   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化疗是控制病灶进展唯一手段[2]。因此,化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欧美国家已批准多西他赛用于局部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3]。为了解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选取82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年龄(41.37±4.46)岁;ⅢC期16例、Ⅳ期25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小叶癌7例,其他8例;ER阳性19例,阴性22例。对照组年龄(41.25±4.51)岁;ⅢC期18例、Ⅳ期23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小叶癌8例,其他9例;ER阳性20例,阴性2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1)经穿刺活检确诊的ⅢC/Ⅳ期转移性乳腺癌,且失去手术指证[4];2)病灶直径可测量,Kamofsky评分≥60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3)入组前1个月内无其他抗癌药物治疗史或放疗史;4)血常规、心电图指标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指标≤1.5倍正常上限;5)明确此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临床、影像学观察指标无法评价;2)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3)治疗时间2个周期;4)合并骨髓受累或严重脏器功能损伤。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案 观察组:80 mg/m2多西他赛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 h滴注完毕;600 mg/m2环磷酰胺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400 mg/m2氟尿嘧啶静脉滴注。化疗时间d1、d8,21 d为1周期,持续2~6个周期。对照组:50 mg/m2吡柔比星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 h滴注完毕,其他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同观察组[5]。在化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支持疗法。   1.3.2 观察指标 于治疗2个疗程后实施肿瘤标志物检测与疗效评价。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糖类抗原153(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正常参考值[6]:CA153:0~35 kU/L;CA125:0~35 kU/L;CEA:0~5 ng/mL。   疗效评价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最大直径、肿瘤标志物变化[7]:完全缓解(CR):全部靶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且持续≥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直径较治疗前减小≥30%,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降低≥65%且持续≥4周;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直径较治疗前减小≤20%或增大20%,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增大≥40%;疾病稳定(SD):介于PR、PD之间。临床受益率=(CR+PR+SD)/总例数×100%;客观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安全性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急性、亚急性毒性标准[8]。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标志物   两组患者治疗后CA153、CEA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   2.2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PR22例、SD13例、PD6例,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