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泥塑 两平方米的孤独.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吴泥塑 两平方米的孤独.doc

大吴泥塑 两平方米的孤独   对吴维清来说,捧着这样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稍微有点动摇,可能就放弃了。世事流转,手艺的凋零似乎是一种必然,但他的命运也在这种必然中发生改变。他没想到,早年在庙会上贩卖的被叫作“?T安仔”的泥人后来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大吴泥塑   吴维清的泥塑工作室位于尘土飞扬的村镇街道旁,铁皮闸门半掩,让人误以为是卖茶叶或干货的店铺。在潮安浮洋镇大吴村,这样的楼房沿街而建,一层通常是店面,维持日常闲散的买卖。正午时分,整条街略显几分倦意,更衬得吴维清那间热闹。   他的泥塑作品被摆在玻璃柜子里,通常三两人一组,讲一个故事或场景,既有曹操咬靴这样的戏曲题材,也有清朝乡人在茶馆喝茶的生活场景。打上光之后,这些泥塑忽然有了舞台感,满屋子的故事和人头攒动。   以现在的视角看来,这些泥塑人偶都是穿越而来的,他们身上的乡土气停留在清末到民国初年之间的潮汕乡村,衣饰罕见、饱和度高、色彩明艳,同时又保留了土布蓝、赭石等更具乡土气息的色调。   人物的面部都以肉粉色颜料涂抹,这种并不真实的“肤色”似乎有意暗示大吴泥塑与潮汕戏曲之间的某种关联;而一颦一笑、神情姿态流露的乡情百态又根植于潮汕地区稳固的宗族、伦理、风俗之中。   60岁的吴维清一直生活在大吴村,自十来岁第一次接触泥塑起,他似乎就找不出第二件更有趣的事情。即便是现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他大部分时间仍然愿意泡在不足两平方米的工作间,在一盏台灯下做他的泥塑。   泥塑从制胚开始。吴维清取一把面团般柔软的泥巴,固定在胚盘的一根细柱上,这个时候的人偶,男女未分、角色未定,吴维清必须一点点塑出姿态,并保证这形态能一直维持下去。泥巴不能太湿,也不能太软,这是泥塑安身立命的基础。   第25代传人   潮州民间一直流传着“银湖小姐,大吴翁仔”的说法,意思是大吴村出产的?T安仔能与娇俏的银湖村小姐媲美。大吴村的泥塑传统可以追溯到七百多年前。南宋理宗嘉熙元年,吴静山带着家眷从福建漳州到大吴村定居,以制作、售卖泥塑维生,从此,这门手艺世代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全村出现了一百多位泥塑艺人,皆为吴氏后人。   其中,光绪年间的吴潘强是公认的高手。据说,只要一团泥巴在手,吴潘强能在几分钟内捏出人像。吴维清听父辈说,大吴村当年家家会捏泥、户户有作坊的盛况,就归功于吴潘强将自己捏制的?T安仔翻模供村民沿用。   早期的大吴泥塑造型脱胎于戏曲故事,因而人物设置有文景、武景、臣景、文寸、喜童、脸谱等诸多类别。按照古时潮汕风俗,每年正月起的一个月里,各乡村每天都有游神赛会,当地人称拜老爷,需摆灯屏,一屏相当于一出?T安仔故事,所谓的百屏灯就是由一百个故事组成。其中有种样式叫“大斧批”,每身大小1尺2寸,大多由模具制成,价格并不高。臣景在7寸到9寸之间,即使一两个人物也要分“文身”和“武景”,相当于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   大吴泥塑传到吴维清手里,是第25代。他的曾祖父吴南嵩民国时以做大佛出名,后来为游神赛会“灯脚”做臣景,“灯脚”又叫大劳热,几年轮流一次,而游神赛会除了是当年添丁家庭上灯答谢神恩的方式,也是泥塑艺人比试?T安仔技艺的地方,艺高价钱就高。   对新婚人家来说,在劳热期间上灯,全村的儿童都可以上门讨要?T安仔,新婚人家则必须多买些?T安仔送给小朋友以求吉利。在大吴村,人们也会在正月十三上灯后,于正月十八把灯屏收起来送给未生男孩的亲友,以求来年添丁。当时潮汕各乡灯会繁盛,?T安仔需求量大,吴南嵩能以平常近的1.5倍量产出半贴塑朝臣人物,至于小身5寸的“文身”则能用翻模手法批量生产。   “文革”时期,大批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为题材的大吴泥塑成了“四旧”,被摧毁殆尽。当时吴维清高中毕业,在家务农。村民不许捏泥人,一被发现,泥人就会被没收并销毁。吴维清在自家屋顶找到一两只早已残破的?T安仔模具。民兵来收模具,他就将模具藏在稻草里,藏了有十多个。种田之余,他开始琢磨起?T安仔技艺,凭着对潮剧人物的记忆和现有的模具,吴维清偷偷捏起泥人,年末拿到潮州城里,趁夜售卖。   这时的吴维清,还没有真正开眼。   向老祖宗借魂   大吴泥塑直到民国都没有留下文献,而以父子、师徒的关系传承,传男不传女。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完全仰赖父辈和师傅的技艺水准,几乎难有创新的可能。吴维清记得,原先彩绘的色彩都是父亲告诉他的,彩绘用的色粉则是听奶奶说要买泰国的,老龙华牌。后来,他才知道,除了色彩,色粉的配方也必须调配好,否则就会出现开裂等问题。家里仅存几个文寸模具,再在楼底找一些破烂的模具,父亲告诉他土地爷必须这么做。   由于村里大多数老泥塑精品在“文革”中遭受损毁,吴维清几乎不可能向老祖宗偷师学艺,但他一直相信,大吴泥塑的艺术精魂还在老祖宗那里。   直到199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