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角色谈两关系.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别角色谈两关系

從性別角色談兩性關係 陸悌 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部醫師兼部主任 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犯罪司法行政學碩士 發展心理學第二版 Life-span Human Development 2nd ed. 參考書目 C.K. Sigelman, D.R. Shaffer著 游恆山譯 五南圖書出版 男女有別 身體、心理及社會角色差異 sex :生理上的性別 gender:隨著社會影響與生理因素交互作用而發展出的性別特質和行為模式 性別規範與刻板觀念 表達型角色(expressive role) 女性,為人親切、教養子女、合作、注意他人的需要 工具型角色(instrumental role) 男性,供養及保護家庭、獨立、果斷、支配、有競爭心 男女有別 實際的心理差異 較早發展出語文技巧、較順從於權威人物、較用圓滑的方式使別人合作:女性 視覺/空間能力、數學能力兩極化、較具身體和言語的攻擊性、較高的活動水平:男性 Hyde, 1984認為只有5%的變異量來自性別 嬰兒 性別差異和早期的性別角色學習 名字與暱稱、衣服的款式及顏色、髮型、玩具、房間擺設 一歲:從照片中分辨出男女並區分為不同類別的人們 一歲半:初步認識自己在性別上必須選擇 二歲半到三歲:可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十四到二十二個月大 男孩喜歡卡車和汽車勝過其他玩具 女孩則較喜歡洋娃娃和軟性的玩具 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大 拒絕玩被認為適合於異性的玩具 嬰兒期的這兩年為日後的性別角色發展建立了基礎 嬰兒期的性慾 從吸吮、舔、咬及其他口腔活動中獲得快感(符合佛洛依德的「口腔期」理論) 生殖器的神經系統發展使他們有性反應 兒童 性別認同 五到七歲之間開始了解性別是一種不變的特性(儘管外表改變,人的生理性別是不變的) 性別刻板印象 一個男孩執意要玩洋娃娃的故事:四歲、六歲和九歲男孩的詮釋 從「可以」、「絶對不行」到「通常沒有人會這麼做的」 性別定型的行為模式(偏好符合自己性別的活動和行為) 33個月孩童的玩耍實驗中:常與同性同伴交往 性別隔離(gender segregation)的同伴團體 跟聖誕老人要求「異性的」玩具:女孩男孩 青少年 堅持性別角色 性別增強(gender intensification) 面對強大的壓力,必須順從性別角色,所造成的性別差異的擴大 傳統的性別規範、同儕壓力 青少年的性慾 察覺自己的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自己對性伴侶偏愛 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 影響個人性取向發展的因素 遺傳 同卵和異卵雙胞胎的研究 同性戀者在年幼時就表逹了強烈的跨性別興趣 環境因素 不清楚 假說:產前時期的激素作用 青少年的性道德 P. Dreyer, 1982 及Abler Sedlacek, 1989 帶有感情的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不再接受「婚前性行為永遠是道德上不對的」) 「雙重標準(對男性及女性抱持的標準不同)」逐漸式微,但並未完全消失 性規範的混淆 「處女=長相難看的女生」 從各處接受到性方面的混淆訊息 美化性行為的電視節目和電影 成年人 成年期的性別角色 有了孩子之後:「負擔家計」和「照顧小孩氶管理家務」的不同 單身或結婚後尚未有小孩、孩子長大離家之後的空巢期:男性和女性的角色相近 男性化、女性化和雙性化的性格特質 雙性化的性格特質較具優勢? 融入異性特質的人格彈性及社會適應性較佳 D. Gutmman (1975 1987) 的假說 身為父母的指令(parental imperative)(養育子女)塑造出成年期的性別角色與特質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試著 改變自己的期待 增加溝通的機會 不要『不甘心』 為誰而活?別人?自己? 老伴 謝謝參與 歡迎討論 * * *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