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问题生成 提升数学教学实效.docVIP

注重课堂问题生成 提升数学教学实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重课堂问题生成 提升数学教学实效.doc

注重课堂问题生成 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笔者以为只有正确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在生成中及时发现问题、悟出问题本质、寻找问题成因,才能使课堂中的生成更加精彩,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完美。   【关键词】数学 情境 发现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以问题为载体步步引导学生进行交往互动和数学探索,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笔者以为只有正确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在生成中及时发现问题、悟出问题本质、寻找问题成因,才能使课堂中的生成更加精彩,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完美。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关注问题情境的探索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作用,能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认知困惑,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通过播放狗兔赛跑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被问题所吸引。此时,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急于去探索规律,挖掘其中的奥秘。老师因势利导,接着提问:求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方法?求表面是圆的物体的周长用怎样的方法?画一个圆怎样知道它的周长?那在操场上画个圆,你还用什么方法知道圆的周长?问题环环相扣,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展示了求圆周长策略的多样性,也说明了获取求圆周长基本方法的迫切性,最终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讨、验证,最终得出求圆周长的基本方法。   二、设计疑问,引发学生悟出问题本质   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设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通过探索不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好知识的欲望,因此,我们的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产生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猜测、辩论、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表现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使有困难的同学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开拓。比如,在学习1/2+1/4+1/8+1/16+1/32的简便计算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会以为只要是相邻的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的一半的分数加法都是用1去减最后一个分数,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这个关键的地方让学生脱离非本质的东西,可以再变化一下,计算1/4+1/8+1/16+1/32,如果用那样的方法结果倒和上题的结果相同了,显然是不应该的,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并把这个问题甩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互相辩论,从而促使另一部分学生脱离模仿性的学习,认真领会其中的道理,弄清题目的真正含义。   三、挖掘错点,帮助学生寻找问题成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扬越来越多,鼓励的方式也是形式多样。而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往往采取“回避绕行”的方式开展教学,时间一长,学生渐渐会在教师的表扬中迷失了自我,认识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的“错误资源”时,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孩子们通过讨论“错点”,分析“错因”,找准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0.312÷2.6=?学生主要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解法:(1) 3.12÷26=0.12;(2)312÷26=12。大部分学生用了第一种算法,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对小数点变化的规律没有理解,写成了第二种算式。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笔者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进行验算辨别。很快学生通过验算得出第一种正确,第二种错误。此时教者紧紧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寻找问题产生原因,孩子们通过自主比较、讨论,一下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