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正在消失.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野正在消失.doc

田野正在消失   1   端午节回家,母亲说:“去锄一锄地吧,棉花要荒了。”我长久对着电脑,是该舒展一下筋骨了,再者几年未下地,着实对农耕生活念得慌,便欣然答应。   推开杂物室的木门,一股淡薄的尘土气味扑过来。阳光从窗子穿过,沿路和岁月的碎屑打着照面,我迟疑几秒还是跳进了飞舞的尘埃。铁钎、镰刀、斧头都落寞地倚着墙壁,像去到时光以外的亲人。我把锄头摇醒,拂去木柄的尘土,有些松动,便在他脚踝处缠上“绷带”,再给他穿好“铁鞋”。我扛着我这亲人,走向我们的棉花地。   这块地只有两三分,和相邻的几块地一样,原是合作社时代留来专门种菜的。那时相邻的两条街组成一个队,一起下地劳动,后来分地了邻里的地还是相挨着,这家见那家没有改种粮食,便也跟着继续种菜。邻居们常结伴下地干活,冬天到了,东家搭了西家的车,将几畦白菜收回去,过年和肉丸子一起煮,吃得喷喷香;而西家借过东家的铲,把那几垄萝卜挖了去,院子中间埋了以防冻坏,过年再挖出来,和葱姜猪肉一起剁。其他季节则有松土、播种、浇水、拔草、收蒜、拔葱等等,无论做什么都是相互帮衬着,也相互较着劲。“这家娘们儿真勤快,瞅瞅这韭菜多粗壮!”说话的男人在外挣钱,他女人听了就不服,担起扁带就挑两桶肥料过来,接着又浇水。过几天再看,嘿,两家的韭菜竟不分伯仲了。真是应了那句“人勤地不懒”。   那时我非常喜欢来菜地,这里的红萝卜水灵灵,就着井水一洗,满口清秋好滋味。除了吃,劳动时候的热闹和人们互开的玩笑也吸引着我。蜚短流长在自然的天地里自惭形秽,只有诸如“东头李毛家添了胖孙子,嘿,真有福气”之类的的细细碎碎,而这正是生活。   如今我又一次站在菜地,却找不到曾经那条瘦如脊骨的小路。它在岁月里遭受了没顶之灾,和水沟、老井一道被人们的锄头推平。大地又一次平整,几十年用丰收喜悦踏出的路,就那么无声无息被抹去了。如今改种耐旱作物,比如棉花、红薯。人们不需要经常下地管理,路自然不需要了。而水井是早就瞎了――这几年也不知怎么回事,地下水位下降得厉害。   我穿过邻居的早玉米,他们的叶片抽打着我,很疼。力是相互的,他们也疼。这群守卫自己河山的将士,显得多么力不从心:两百米以外的塔吊旋转得正欢。长矛的红缨在风里抖动,像是说着英雄末路的悲壮;而他们的干粮总是鼓鼓的塞了一行囊,这土地肥沃慷慨又无奈,纵使送其赴死也要他们做饱死鬼。   来到自家棉花地,果然是荒草没膝了。母亲那般勤劳,没难想象她居然能容忍自己的庄稼荒芜。我吐了吐沫湿润自己的手掌,之后背对太阳挥舞锄头。我在母亲的土地指点江山,却没有运筹帷幄的底气:棉花太矮,我必须小心才不至于误伤。遇顽固之草我得集中兵力,多流汗水,多磨水泡,这如两军对垒多日,忽一方强攻,怎奈敌兵早有准备,于是伤亡惨重;遇身陷敌营战友我又得丢了锄头亲自出山,俯下身来轻拉硬拽草藤,这无疑是军师的唇枪舌剑,软硬兼施……虽汗流浃背,但总算是大获全胜,我再一次找到劳作的快乐,在夏日难得的爽风里环视疆土。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不过是孤家寡人,心里无可遏制地生发滔滔寂寞,邻居们都到了哪里呢?你看那家汹涌澎湃的草浪,你看这家萎靡不振的烟草。现在是夏天,正是草木葱茏、蔬菜丰收的好时节。记得前几年,地里的人很多,蔬菜和人比着热闹。豆角垂地如杨柳,辣椒红红,黄瓜挂满架子,茄子压弯了枝头。尤其是下了一夜雨,雨里少量的硝酸相当于氮肥,第二天一大早,你必须拿了大麻袋才装得回去。可是后来,雨水酸度变浓,一下雨蔬菜必被烧死。这是人们改换作物的原因吗?   我和玉米一样,茫然看着不远处的塔吊。   2   每次回家都是周六傍晚,父母还在外村的工地上工。我煮些玉米糁,等他们回来。常常快八点了,街门才有响动。大热天的,他们归来时已经筋疲力尽,如果我不在,他们很可能就把晚饭凑合过去了。我上班之地是小城市,但节奏已经很快,早餐常常是在路上下肚,晚上还要义务加班,归来自是疲惫。这可以理解,城市向来如此,但村庄被快节奏攻占实在让我深感意外。想不清楚从哪一年开始,父母早晨也开始匆匆行动,啃着硬馒头,三下五除二便把面汤倒进胃里,去村口等包工头的四轮车。   村口在清早和临晚是最喧闹的,去工地的泥瓦匠、小工,去县城工厂的临时工一拥而出,电动车挡了四轮车,自行车堵了面包车,于是喇叭群起,刺耳与闹市区无异。   最近几年,经济大潮从城市一路奔袭而来,席卷乡村,人们都喜欢了攀比,挣钱多的人鼻子都朝天。这种风气下人人想着挣大钱出人头地,于是小厂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无数。它们一律拥挤在通往城市的干道旁边,好似乡村的喉咙患了食道癌,害得农田一瘦再瘦。这些“肿块”多是为了配合城镇化进程,建筑业火得不行,那洗沙场、石粉场、木料厂必然要开个十家八家。   土生的厂子多是不成气候的,而被城市淘汰的电厂、橡胶厂等却可以盘踞一地,枝繁叶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