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员编号: 年 级: 初二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检测
水循环有几种,包括几个环节,是什么外界因素起作用的;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产生的气体的分别叫什么,体积比与质量比分别又是多少;
如何检验这两种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方向是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如何表述;
说说看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
轮船、潜水艇、密度计是如何利用浮力的;
溶液的特点,什么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溶解度的定义及关键因素,随温度、压强变化情况;
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结晶的方法及适用对象。
(可以让学生先用蓝、黑笔自己写,然后进行知识梳理时学生自行用红笔补充)
二、知识梳理
水的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2:1??,质量比为?1:8?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 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中由2个 氢原子 和1 氧原子 构成,水是?纯净物?。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ρ物ρ液)
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ρ物 =ρ液)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V物ρ物ρ液)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计: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思考】实心物体沉浮条件与密度的关系如何推倒?
解释一下密度计示数为何上小下大。
物质的溶解: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意:
(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转换方法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用电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小米家电业务复盘.pdf VIP
- 2025中小学学校教材教辅征订管理工作方案.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docx VIP
- 2024秋新部编人教版5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秀课件.docx VIP
- 幼儿园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docx VIP
- 《序篇-不忘初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鉴赏.pptx VIP
- NB_T 20038-2011 核空气和气体处理规范 设计和制造通用要求.pdf VIP
-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教程.pdf VIP
- 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5页).doc VIP
- 融通集团社招笔试题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