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第十六课 一先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1 单元 1节 第 1 课时 总第 1 节 教、学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一先争取背诵下来;
2、 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3、了解《壶中日月》的故事。 重点、难点 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涵的典故和古诗。
课堂结构主要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
1、生背上课的韵文,师抽背以前学过的韵文,再引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
上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下卷。
2、出示韵文:
互动合作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理解“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要结合故事《壶中日月》来理解。
3、教师小结。 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读对子
2、说说你怎样读文中的长对子巩固与拓展:
【我会填】
客路青山外,行舟______前。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______。 处春花对________________ 风摇酒旆对________________
蔷薇千点露对________________ 寒食花烂漫对________________
【汉字字体识读】
莲 韦 苏
1、了解这三个字的各种字体。
2、仿写
品读对韵
1、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2、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
布置作业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板书设计 授后小结
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第十七课 二萧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1单元2节 第 1 课时 总第 2 节 教、学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二萧争取背诵下来;
2、 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
3、了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重点、难点 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涵的典故。
课堂结构主要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
1、师导入: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声律启蒙》第十六课 一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你都记住了哪些对子?
2、生背上课的韵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第十七课 二萧。
3、出示韵文:
互动合作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展示交流:
1、个别读对子,小组评价
2、说说你是怎样品读文中难以理解的对子的?》
巩固与拓展:
【我会填】
【汉字字体识读】
烛 开 电
1、了解这三个字的各种字体。
2、仿写。
品读对韵
1、找一找:韵文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
2、生汇报。(说说是几言对?韵脚是什么?)
3、学习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布置作业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板书设计 授后小结
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第十八课 三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1 单元 3 节 第 1课时 总第 3 节 教、学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三肴》,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难点 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课堂结构主要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一、导课
复习:让学生背诵《二萧》韵文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韵文赏析
1、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