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待戈多》总结

外国文学课程《等待戈多》小组期末总结 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课程 期末总结 题 目 《等待戈多》小组期末总结 学 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组 长 张一驄   组 员 王泽明 陈小雪 聂娜 李昂 叶思婧 梅玲 卢雨 向丽蓉 杨妍 年 级 2007级 指导教师 刘亚丁 易丹 王晓路   前言 这次作品阅读以小组形式进行,我们小组的选题是《等待戈多》。第一篇读书笔记属于小组成员分别独立完成,第二篇读书笔记则是在几次讨论之后完成。其中的几次讨论连同一些其他活动形成了会议记录。此外,我们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整个剧改写成了一幕短剧。我们最后的小组展示则以PPT和戏剧的综合方式展示出来。综合起来,我们小组这学期的成果包括读书笔记、会议记录、话剧、PPT以及此份总结。 《等待戈多》作为贝克特的代表作,一反传统戏剧的情节、人物、布景和冲突,有时甚至是完全抛弃。作者自觉地、本能地去描写剧作家自己的心理感受,用来表达其意图,但是在特意安排下,文意却又具有模糊性;所以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而得出很多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结论。当然,这也是《等待戈多》的魅力所在。而小组讨论到最后的最终意见,就是不统一分歧,将所有不同的观点全部展现出来,也算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多角度阐释。 《等待戈多》小组的讨论并没有仿效大多数小组“小组之下再分小组”的框架,而是坚持围绕同一个问题共同展开讨论,从而能够在多人的探讨中引起更大规模的争论,希望能够共同对于某一问题达到较为深入的认识。这种小组组织形式也就决定了小组的研究模式始终处于感性阅读和理性思考之间,在理论和文学思潮方面较少涉及,但关于作品的人物、细节,包括话剧文本本身研究等有较为清晰明确的结论。同时,小组的具体讨论形式为“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随时打断,展开联想和辩论”,因而在老师集体辅导之前的五次小组讨论,讨论效率普遍较为低下,而涉及内容却是丰富多彩,而小组成员在讨论中,也普遍在倾听和讨论他人意见和观点的同时,完善了自身一些原本不成熟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在讨论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自然,无论是从组织结构还是讨论形式来讲,我们深知本身就有不少问题存在,加之小组成员自身水平相当有限,因此这份最终展示的总结不免会出现大量错误,还望能够谅解并多加指正。在我们这份报告中,希望能够展示的,并非某个特定结论,而是我们在过程中或许荒唐或许更加荒唐的思考,希望这种思考总能为作品的阐释带来一份新鲜感,同时展现我们眼中的文本究竟如何模样。 目录前言 目录 第一部分 文本内分析 一、内容 人物 道具 题材 情节与主题 细节 二、形式 语言 结构 布景 第二部分 文本外分析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二、历史视角 三、存在主义视角 四、现实眼光解读 结语 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文本内分析 一、内容 从内容方面分析,我们主要是把《等待戈多》这部作品当作一个文学文本进行阅读,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人物 从传统视角来看,该剧一共有五个人物,其中包括并未出场的戈多。对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有多种解读。 1.戈多 戈多是什么? 这几乎是每一个读者都会面对的问题,然而,没有人能够自信地说,自己有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因为,关于戈多,我们可以有极丰富的解释;他是作品中象征意义最丰富的一个人物。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心目中的戈多。这个戈多触及读者心灵,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不能用简单的“他是谁”来概括。 对于戈多的若干解读: 1957年11月9日,《等待戈多》在旧金山圣昆廷监狱演出,观众是1400名囚犯。演出之前,演员们和导演忧心忡忡,这一批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能不能看懂《等待戈多》呢?出人意料的是,它竟然立即被囚犯观众所理解,一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一个犯人说:戈多就是社会。另一个犯人说:他就是局外人。这以后,无田无地的阿尔及利亚农民,把戈多看作是已许诺却没有实现的土地改革;而具有被别国奴役的不幸历史的波兰观众,把戈多作为他们得不到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人们终于恍然大悟:戈多原来是那口惠而实不至的东西! 我们可以联想到戈多就是上帝,因为原文中的Godot与God发音相似,而且剧中有一句话“戈多来了,我们就得救了”,这跟上帝能救赎人的灵魂有同样作用。文本中戈多怎么也等不来很可能隐射的就是上帝的缺席,尼采说“上帝死了”,跟这里的戈多没来是一样的效果,那就是人们无法得救。 另一方面,在人们心目中的上帝是超越于人的知觉和理解层面的,他是一种宇宙知识,是不受时空、因果的限制,他永恒存在,是万物的本源,但却不是被任何其他东西创造出的。反观戈多,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谈论他的口气,其实与他们谈论波卓的口气并无二致,感觉上戈多只是个高于两人阶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