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文言文巩固练习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文言文巩固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22题。( 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 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两处)。(1分) 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2、.解释下列加词。 (4分) 人皆吊之 (  )    死者十九(    ) 丁壮者引弦 而战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下列选项中加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无故亡而入胡 而疑邻人之父B. 近塞之人 其邻人之父亦云 C.其子好骑 其D.此独以跛之故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后人由这则寓言概括出的成语是什么?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发。(3分)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将? A.再转不已∕待君久不至,已去 B.如是再啮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C.尔辈不能究物理 ∕可据理臆断欤 D.乃石性坚重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0.翻译句子。(3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1.用课文的语句填空(3分) 本文讲沧州南一寺庙因山门倒塌,门前两石兽沉入水中,寺中僧人和讲学家欲找回石兽,都因方法不恰当,“□□□□”;最后一老河兵,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受水“□□□□”的影响,当求之于上流,大家按他的方法去找,“□□□□□□”,通过这一事实说明,天下之事都不可据理臆断。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是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B. 一种是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C.一种是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三) 9.(3分)C 10.(3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给分方法:求、固、颠、地中、每个0.5分,反问句1分) 11.(3分)竟不可得 反激之力 果得于数里外 12.(3分)D (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jì)〕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理解。(7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4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