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年书法解说词(全)讲述
千年书法
一 翰墨精神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期盼和等待着,他们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动,因为他们将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瑰宝。
其实,这件令人牵挂不舍的稀世之宝仅仅是几卷薄薄的纸,纸上也仅仅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国文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制的集帖。它将历代宫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镌刻,拓印成集。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这其中除了历代书家们的笔墨功夫外,和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青铜器就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时期。几乎是在青铜器产生的同时,一种兼有纪实和装饰作用的文字出现在了钟鼎之上。这种青铜钟鼎之上的文字,被后人称为“钟鼎文”。古人把青铜称作“金”,因此这种文字又被称为“金文”。
清代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认为临摹毛公鼎铭文字体,是学习书法必不可缺的一课。
钟鼎文已经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线条后来被证实是中国可以辨识的最为古老的文字体系。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后人便把它称作“甲骨文”。
公元前 221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书体有八种之多,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要求在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之上删繁就简,制定出一种比大篆更加简洁规范的文字,这就是小篆。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标准字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李斯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书法家。
沿着古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书法的体例被依次划分为真草隶篆,其中的篆书就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既然作为汉文 字源头 的甲骨文和钟鼎文都被划属大篆书体的范畴之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断,得出这样的结论呢:那些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的文字正是中国书法的开山之作。或者说,中国书法的产生就是伴随着古代文字的产生而同步出现的呢?
中国画研究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这是一个历史上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它的争论就在于字体与书体是一回事,还是不是一回事。比如郭沫若曾经说过,在这个秦朝的时候,有秦朝的钟王颜柳,在战国的时候有战国时候的钟王颜柳,他说在甲骨的时候甚至也有甲骨时期的钟王颜柳。那就是说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书写家,或锲刻家,那他是把书体和字体合一的一个观点。但我认为呢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书体与字体是一回事,因为书法它是一个寄生的艺术,没有汉字这个母体没有书法的艺术。”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秦永龙:“作为一般的符号,它是不强调太多的变化,不强调构型里头或者是笔画里头有没有生命,我们就是说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字的符号是一种无机的,一种机械的拼合,就像我们马路上看见的交通符号一样。那么,作为在这个机械拼合的无机的文字符号的上面进行加工,它才能升华出我们今天讲的真正的书法艺术。所以书法艺术是写字,但是不能反过来说写字就是书法艺术。”
尽管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在中国书法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甲骨文、钟鼎文是迈出的第一步,当之无愧地是中国书法长河的“三江之源”。
在秦朝通行小篆的同时,隶书在社会下层悄然而生。到了汉代,隶书取代了小篆,上升为主要通行字体。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使汉字告别了已经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彻底摆脱了古文字那种象形的特点,所以汉代人称隶书为“今文”。
到了汉代末期,隶书向正书、行书、草书三个不同的方向演变,形成了中国书法最主要的三种书体,这就是文字史也就是书法史上著名的“隶变”。
如果说汉字自身的逐渐演变为中国书法展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书法工具的逐步完善无疑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的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的点线之中。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原来,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 成为浑圆的一体——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重新回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纸张背后 灵动着 的一副副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