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VIP

(广东)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肇庆市第四中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模块四试题 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1) 。 (2) ,材木不可胜用也。 ● (3)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不能十步; (5) ,功在不舍。 ● (6)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7) 。 ● (8)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9) 。 ● (10)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人生如梦, (11) 。 ●莫听穿林打叶声, (12)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13)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14) ? ●千古江山, (15)  。舞榭歌台, (16) 。 ● (1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18) ,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3 题。(41分)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写出解释。(每个1分,共4分) (1)吾从而师之 (2)今之众人 (3)则耻师焉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5、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二)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