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期中[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VIP

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期中[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期中[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 文综历史试题 2016.4 12.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倍受关注。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试题解析】屏风上的画像是汉代绘制的,并不能说明是孔子的真实相貌,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江西开发程度较低,出土的200万枚五铢钱并不能说明此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故B项错误;根据“南海海昏侯臣贺”可以判断墓主可能是刘贺,故C项正确;仅凭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无法判断墓主可能是汉朝皇帝,故D项错误。 【答案】C 13.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令姚崇并无执行权,强令地方长官执行命令是越权,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门下省,不能说明门下省失权,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是因为中书令姚崇越权,并非是藩镇割据,故D项错误。 【答案】A 1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 B. C. D. 【试题解析】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①颠倒因果,故①错误;根据“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知二十四节气实用性很大,故②正确;二十四节气建立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的基础之上,没有宗教迷信色彩,故③错误;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安排和指导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在时间上更加精细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5.有学者认为,晚清西学东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11—1842年;1842—1860年;1860—1900年;1900—1911年。下列西学传播的特点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A.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 B.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  C.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 D.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 【试题解析】“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表明西方势力尚未侵入内地,时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故A项错误;1860—1900年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传入中国,故B项正确;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如《四洲志》,故C项错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如《各国律例》,故D项错误。 【答案】B 16.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在民国初年提出的主张的是  A.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B.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C.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我辈须极力振兴实业,讲求民生主义,使我五大族人民,共濬富源。 【试题解析】根据“舍本而图末”可知是对洋务运动的批判,故A项错误;根据“民族革命”可知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国成立前提出,故B项错误;根据“核定天下地价”可知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国成立前提出,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已经完成,因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想也在民国初年达到高潮,故D项正确。 【答案】D 1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这次会议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 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  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试题解析】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 【答案】B 18.毛泽东曾致函傅作义:“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则亡,举国奋战则存。”符合该函件思想的是  A.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 B.团结一致,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