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化学复习题五(碳和碳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复习题五(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五章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名称
性质 金刚石
石墨
成份 游离态碳 游离态碳 色态 无色透明固体 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 光泽性 加工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极硬 质软 熔点 高 高 传热性 不传热 易传热 导电性 不导电 易导电 用途 钻头、玻璃刀、装饰品 铅笔芯、坩埚、润滑剂、电极 2: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3:.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4: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5.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6: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是 反应式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产物是 反应式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式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CO2+C高温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为C。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3: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体积水能溶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冷却和加压下变成无色液体,温度更低时变成雪花状固体。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在100kPa下,干冰在-78.5℃吸收大量的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 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H2CO3==H2O+CO2↑ (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
4:石灰石的用途
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冰州石、白垩以及珍珠、珊瑚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1)大理石 人大会堂建筑材料;(2)石灰石 建筑石料 制水泥 烧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 (3)白垩:粉刷墙壁
5: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______,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____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ClO32KCl+3O2↑ Zn+H2SO4=ZnSO4+H2↑ CaCO3+2HCl=Ca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