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质与地貌实习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与地貌实习 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14级 姓名:熊思琪 学号:20140753040 时间:2014年10月25日 安宁野外实习报告 一:摘要 本次实习主要是实地学习考察了红色地层,断层,节理混式层,河漫滩,河成阶地等,更清楚的了解了沙岩,泥岩,石灰岩,岩浆岩等岩石,了解了一些岩石的节理,风化,同时也结合课本更清楚的了解了它的成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前言 通过我们对地质与地貌学科的学习,我们充分的学习了很多地质地貌方面的知识,而学习地质地貌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实习,因为只有实地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结合所学知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将课本与现实结合,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地质地貌知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地考察能力,洞析能力,在实地接触各种岩石,实地仔细观看各种地貌便于我们理解知识,也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深,通过实习,轻松的学习地质地貌。 为学习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三:主要内容 1:沉积岩形成的红色分层地质构造 沉积岩石岩石或矿物碎屑被胶结物质胶结起来所形成的岩石结构,是碎屑岩特有的结构,泥质结构为细小的黏土质点所组成,较软,用手摩擦时没有粗糙砂感,有土状粉末染手,由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从溶液中沉淀的晶粒所构成;沉积岩由于物质成分颜色不同而显示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如下图就是成层现象此图中岩层形成一定的倾角,图中颜色较浅的岩层是因为岩石中含有Fe,Mn,等矿物,在流水的冲刷作用下,带走了矿物,使岩层颜色变浅,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这种底层在多雨季节容易形成滑坡和崩塌现象,在工程中应该注意不要在倾斜角的侧边修筑房屋或公路等。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上图为正断层 断层处不宜兴建大坝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3: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岩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有的会形成石崖等 4:河漫滩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水中时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河漫滩周围不宜耕种,多雨季节农作物易遭受水涝灾害,河漫滩周边会有阶地。 5:温泉 温泉,顾名思义,就是指“从地下涌出的天然热水”,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