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土尔扈特东归看地域文化讲解
* 从土尔扈特东归看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贝加尔湖 一带,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 土尔扈特东归 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 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 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 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 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 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 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 1)土尔扈特人离开中国,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原因? 我国西北及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草场面积小,质量 不高,环境承载力小,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 伏尔加河流域人口稀少,地形平坦,水草肥美,自然条件优越; 2)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与土部返回故土无关的是 A.政治变革; B.经济原因; C.草场退化; D. 文化迫害; C 政治上,沙俄改组罕王直接管理的机构固尔扎,驾空渥巴锡,与此同时, 沙俄政府又在土尔扈特内部另找代理人,任命策伯克多尔济为“ 固尔札” 首领,以分化瓦解土尔扈特内部力量,与渥巴锡汗相对抗,进而驾驭土 尔扈特。 同时,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 牧地,草场面积大大压缩,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处处受制,畜产品产量 严重下降; 文化方面沙俄强迫让本来信守藏传佛教的土尔扈特改信东正教,并对土 部进行宗教迫害; 军事上,沙俄连年征兵,大部分青年战死沙场,土尔扈特青壮年大量减少, 土部几乎灭亡; 回归原因: 土尔扈特鼎盛时期,与沙俄是平等的王国,沙实力壮大后,让土尔扈特 俯首尔臣; 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 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 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 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 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但要拖家带口,离开生活了生活140年的 故土,十几万人的部落,思想很难短时 间统一 3)土部选择返回大清,而不是去西部其他国家,主要原因是 回归祖国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 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 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西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但由于 变故,只好临时决定,东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 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 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 的决心。 4)什么变故使土部 丢弃了西岸同胞独自 东迁? 一是伏尔加河未结冰, 西岸同胞无法汇合; 二是沙俄追兵将至, 不得不走;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其他原因,“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5)土尔扈特人东归时,除战争损失外,牺牲八、九万人, 主要原因是 寒冷、饥饿、疾病、缺水、劳累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清政府拔出了专门物质和款项在伊犁谷地安顿土部。 6)为什么将土部安顿在伊犁谷地; 伊犁谷地水草丰美,地形平缓,土地肥沃,光照充足, 可耕可牧,环境承载量大;适合土部牧业习俗;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从北向南的人口迁徙浪潮。 第一次被称为“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 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据史学家考证, 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 多万;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 避战乱;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 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 迁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 发达地区。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 与此同时,各朝代的国家的统治者,则不断调动士兵、居民, 迁移到值得开发的土地,或者需要守卫的边疆。在中国的史 籍中,移、发、迁、徙、实、屯,这些字不绝如缕,每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