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doc

宋才发: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才发: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

宋才发: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 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科研处,北京 100081) 摘要 国际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我国进行卡压,“特殊保障措施”是悬挂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国家要建立健全、反应快捷的反倾销预防应对机制,出口企业要积极慎重地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指控。 关键词 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后配额时代;反倾销;应对机制 一 在中国刚跨入WTO组织门槛第3年的时候,我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上发表《WTO规则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品牌保护》的论文,专门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业怎样应对WTO规则挑战,创立和保护自己的品牌,争取在国际竞争的大市场上赢得更多的份额[1](P220—225),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纺织服装业进入WTO“后配额时代”的时候,我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进一步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国外尤其是欧美的反倾销问题。我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最大的反倾销对象国,反倾销案件的因果关系往往是这些实施反倾销国家大做文章的地方。面对国外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的滥用,研究并强化反倾销因果关系立法,将有助于对相关滥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进行有效的抵御和反击。 WTO规则的精髓最主要的体现在三大原则上,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如果发生了倾销,受损害的成员方可以用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来反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反倾销与其他贸易壁垒相比,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等特点。从定义的角度说,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反倾销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反倾销通常是进口国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反倾销作为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1904年加拿大最早出台《反倾销法》。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在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下,WTO成员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空间已经日益缩小,因而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法律手段,被不少国家视作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利器而广泛使用。我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反对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者歧视政策的手段。根据国际反倾销法及各国反倾销法的规定,构成反倾销案件的要素有三条:一是进口产品存在倾销;二是进口国国内产业有损害的事实;三是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反倾销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反倾销案件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主要原因的因果关系说”,即只有证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倾销是造成相关国内产业损害的主要原因时,进口国当局方可对倾销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二是“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说”,主张只需证明被调查的进口产品的倾销是造成相关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之一,进口国当局即可对倾销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WT0《反倾销协议》没有明确规定对反倾销案因果关系的“量化标准”或者损害成因的主次之分,包括GATT第6条在内的数个反倾销规则,虽然每次修订均有明确规定,只有证明倾销与损害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导致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但不同的修订版本对于因果关系的描述,反映出因果关系要求的渐弱化倾向,许多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基于各自的经贸利益考虑,各国在反倾销法律实践中大都趋向于采用“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判定标准。 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对我国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美国一直是“重点户”,在对我国反倾销的指控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2)被诉产品倾销的范围不断扩大;(3)反倾销诉讼已经成为跨国司在全球市场上应对中国产品冲击的主要手段;(4)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美国关于倾销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从《1921年反倾销法》的规定和美国国会的报告以及确定倾销与损害关系的机构——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对因果关系认定标准问题所做出的具法律意义的解释来窥视。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美国国会随即颁布《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对反倾销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但是对美国反倾销的实践,特别是对其所适用的“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美国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对GATT/WID的反倾销规则的产生和发展施加了重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