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未成年重刑犯的犯罪成因以及教育改造的对策.doc

浅析未成年重刑犯的犯罪成因以及教育改造的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未成年重刑犯的犯罪成因以及教育改造的对策

浅析未成年重刑犯的犯罪成因以及教育改造的对策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专门关押改造未成年犯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我所坚持以教育改造人为首要任务、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为首要标,对遏制青少年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较为复杂,对他们的改造不仅要依靠系统、持续的努力,更需要科学的指导,才能达到教育改造的个别化、社会化、科学化。 未成年犯在心理、生理和刑期上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改造,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其中对重刑犯的教育改造,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的未成年重刑犯是指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较大,犯罪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未成年罪犯。刑期长是未成年重刑犯最显著的特点,其中一部分人的刑期甚至超过其年龄,这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容易波动的花季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群体相较于刑期较短的罪犯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对于个人的改造和监管安全都是极为不利的。 想要成功的教育改造罪犯,就要先了解犯罪的成因,从心理的根源入手,有针对定的制定教育改造的对策。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未成年重刑犯的犯罪成因,然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通过与老干警的交流和学习,尝试从四个大的方面提出教育改造的对策。 一、未成年重刑犯的犯罪成因 (一)个人因素 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争强好胜是未成年人普遍的心理特点,如果社会、学校、家庭引导恰当,好胜心理会成为未成年人奋发上进的内在动力,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这种好胜心理就会演变为不分是非的逞强心理。较多未成年人就是在这种心理下使用管制刀具等危害性较大的物品参加斗殴,最终酿成惨剧。 道德意志薄弱,价值观扭曲。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定型,受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他们总认为老实吃亏,唯我独尊,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其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致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遇到问题不冷静、处理矛盾不理智、思想简单、行事冲动、不计后果,有时明明知道是犯罪,却铤而走险。在押犯杨某就是在家中与同学因一些琐事发生争执,一时冲动,用水果刀连捅对方上百刀,被判13年。 (二)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结构残缺。父母之间或者未成年人与父母之间关系较差,在家中感受不到应有的温馨和关爱,不仅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容易使其对家庭产生离心力。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家庭中,有些未成年人因为过早地失去父爱或母爱,心理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喜欢和人交往,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我所曾经对5个主要监区的调查统计,属于“单亲家庭少年”犯罪的未成年犯占调查总数的24.8%,其中比例最高的监区达到36.1%;属于“留守少年”犯罪的未成年犯占调查压犯总数的27.6%,其中比例最高的监区达到41.5%。这其中很多人犯罪前就离家出走, 在外拉帮结派, 寻找 “帮派”的关照,大量的团伙犯罪和连续犯罪都是这样形成的。 家长溺爱,放纵无度。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一旦自我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就会向外扩张,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原罪犯王某家庭条件较好,长期受到家人溺爱,感觉谁都管不住自己,长期在外结交一些所谓的“社会上的朋友”,家人不予制止反而觉得自己的孩子有本事,最终王某因绑架罪被判10年。 (三)学校因素 当前教育理念的扭曲造成学校对未成年人教育出现漏洞。具体表现为:长期以来教育听命于考试、学生听命于分数、教师和家长听命于升学,频繁的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使学生无暇顾及自身思想品德的培育,加之学校、家长对这一问题的忽略,使学生形成畸形的心理,在思维方式、个性和人格发展上愈加片面和扭曲。一旦走上社会,往往难以适应,在其他不良因素的诱导下,极易出现行为异常,严重的发展成为犯罪行为。在学校教育中不尊重学生、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例频频出现。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其人格结构是不完善的。 一些省份甚至出现了未成年人残酷亲人的案例。今年在我所关押过的罪犯程某就因残害自己的母亲而被判无期徒刑,曾引起全国轰动。程某犯罪前是郑州一中高二的学生,成绩非常优异,其母亲对其管教极为严格,在一个寒假给他报了四个学习班,压力非常大。记者曾经问他,怎么会有杀害母的冲动?他十分平静的回答说,初二时就因学习问题萌生了杀母的想法。 (四)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的许多思想观点、行为方式是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交的朋友中学来的。如果未成年人结交上不良朋友,长期一起玩耍,耳濡目染,难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随着网吧、歌舞厅、迪厅数量剧增,一些内容极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