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原理归纳(高2017级文科用)讲解
《生活与哲学》基础原理
第一单元 哲学概论
(一)
1、哲学的起源和任务?
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⑴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⑵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经济、政治。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有二: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②是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注:本条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条哲理,一般分开用)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事物的本质规律;制定了…方案、计划;获得了认识上的什么理论与发展”时使用。 3.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具客观性和普
遍性。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
在题目材料中特别强调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规律则受到了惩罚时,方可使用,否则只使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观点。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重点掌握】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部分:认识论(涉及实践、认识、真理等概念)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应用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
践决定认识)
用时一般分为4点组织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
2.在材料中找内容:
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来源;
认识进一步提高---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认识应用到实际中--目的和归宿 2、,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一)的 2、联系的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辽宁省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pdf VIP
- 2_H3G-TA硬件安装调试手册(CM-02N)B2版(对外公开)华塑电池巡检仪.pdf VIP
- 超实用高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话题分类专练 文娱与体(含答案).docx VIP
- 民航法律法规教案【参考】.doc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2025版).pdf VIP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VIP
- 民航法律法规与实务(全套课件).ppt
- 服装包装、配送、检验、验收及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词汇表单词英译汉默写.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观音阁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