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任务和特点☆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区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
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控制危险源;迅速控制事态,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作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3)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事故都是突然爆发,基本没有明显征兆,
一旦发生,发展蔓延迅速,甚至失控;
??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事故本身、应急活动、公众行为
?? 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后果严重
2. 事故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1)应急管理的概念
?? 应急管理,就是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分为:①自然灾害 ②事故灾难 ③公共卫生事件 ④社会安全事件
2)应急管理的过程☆
①预防阶段: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长期危害所采取的行动。
②预备阶段: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各种行动,目的是提高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行动能力。
③响应阶段:事故即将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减少财产损失、控制和消除事故。
④恢复阶段:事故后,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3)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
一案:应急预案
三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
3.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体制
① 领导决策层
② 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
③ 应急救援队伍☆
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
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企业应急救援队伍
社会救援力量
3)突发事件指挥系统( ICS )☆
①ICS的基本特征
??统一的指挥结构 ??模块化的组织 ??集成的通讯 ??共同的行动计划
??适当的控制幅度
②ICS的功能结构
??事件指挥部 ??行动部 ??计划部 ??后勤部 ??财务管理部
4.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历程和标志事迹
5. 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矿山企业应急救援管理部门
第二章
1.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针对性
针对重大危险源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
针对薄弱环节
针对重要的工程
??科学性
制定的方案要科学
决策程序要科学
处置方法要科学
要有模拟实验结果做支撑
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可操作性
任务可分解落实
职责要明确
通讯信息要准确
程序要明晰
方法要可行
涉及外部相关内容要取得认可
??完整性
预案要素完整 应急过程完整 适用范围完整
??可读性
??相互衔接
2.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五个方面☆
??应急计划 ??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 ??现场处置 ??预案评审和改进
3.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
??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4. 应急能力评估
??就是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矿井应急资源状况、准备的充分性和从事应急救援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评估,以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完善应急保障措施,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奠定基础。
??应急资源、应急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
5.信息报告的内容和时间要求
??煤矿事故信息上报基本要求
按事故等级和权限进行事故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不清楚事故情况不能乱报,注重事故信息上报的准确性。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当及时补报。
??时间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6. 应急响应分级☆
??一级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造成30人以上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事故
??二级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可能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三级 发生较大伤亡事故可能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已经或可能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四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学课件 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ppt
- 数字万用表-(34450A)-用户指南.pdf VIP
- 电路基础:三相电源的产生.pptx VIP
- 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pdf VIP
- 煤矿避难硐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pptx VIP
- 项目进度计划的作用.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学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新七年级分班(奖学金)模拟 数学提高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工作实务.pptx VIP
- 拆除旧设备施工工艺.docx VIP
- 2025福建福州首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