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气环境(一).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环境(一)

2014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 第三单元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 基本成分 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保温 紫外线 成云致雨 二氧化碳 臭氧 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有 紫外线 无 红外线 云层 有 蓝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特征的变化 2)各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与垂直分层的联系是: 同一层内,温度垂直变化的趋势一般一致。 温度变化转折处是各层的分界高度。 中间层 热层 考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厚度 空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与人类关系 平均12km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对流层顶约至50~55km处 自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2000~3000Km高空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3)阅读教材和资料,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充。 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运动显著 天气晴朗 复杂多变 各种天气现象发生的空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各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约每升高100米,温度减低0.6℃(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例1 某人1月初乘夜班飞机由北京飞往兰州,接近目的地时,机上乘务员报告,机舱外气温-46℃(已知地面温度:北京-8℃;兰州-12℃)。回答(1)~(2)题。 (1)此时飞机的飞行高度约为 ( ) A.5000米 B.7000米 C.9000米 D.11000米 B (2)此时飞机正飞行在 ( ) A.对流层底部 B.对流层中上部 C.平流层 D.高层大气 B 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 各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平流层: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原因: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臭氧层(22~27km) 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 各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 原因 中间层 热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平流层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离平流层越远,气温越低 该层气温基本上不受中间层影响,而靠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中间层 热层 1.什么是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2.产生逆温的原因 辐射、平流、地形、锋面等 考点2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表 示 意 义 原 因 a b 正常气温垂直分布 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 (1)辐射逆温 表 示 意 义 原 因 c d e 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 逆温自下而上消失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 (1)辐射逆温 正常气温垂直分布 夏季,逆温层较薄,消失快(夜短) 冬季,逆温层较厚,消失慢(夜长)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2)平流逆温 较暖空气移到冷空气(或冷却的地面、水面)的上面;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与地面的温差决定; 常出现地区:冬半年,中纬度的沿海地区(海陆温差显著) (3)锋面逆温 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故也会出现逆温现象。 A B C D a.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必有弯曲,弯曲的程度由冷暖空气的温差决定 b.逆温现象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区域观察到。 c.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锋面近,逆温高度俞低 (4)地形逆温(主要发生于盆地和洼地) 山坡冷气流向山底滑落,导致空气上热下冷 如:美国洛杉矶(周围三面环山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