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的营养讲述
第四章 天然和加工食品营养
食品按来源可分为三类
1
2
3
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
各类食品的制品
糖 酒 油 罐头 糕点等
粮谷类 豆类 硬果类
薯类 蔬菜水果类等
畜禽肉类 脏腑类 奶类
蛋类 水产品类等
第一节 天然食品的营养
果皮/种皮: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糊粉层:种皮与胚乳之间 ,含有P、VB和无机盐
胚乳:含淀粉和 蛋白质
胚芽: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VB和VE
细粮:水稻(大米)、小麦
粗粮/杂粮:玉米、小米、高粱、薯类(包括马铃薯、红薯、木薯等)等
(一)谷类营养
1.蛋白质:含量在7~16%,主要包括:醇溶蛋白、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
2.脂肪:含量较低,主要存在于糊粉层和胚芽。
3.碳水化合物:主要含有淀粉(70%)以及果糖、糊精、戊聚糖、葡萄糖等。
4.维生素:VB含量较高,但是不含VA和VD
5.矿物质:存在于种皮和糊粉层中,主要是P和Ca,但含铁少。
加工和烹调对谷类营养的影响
(一)加工(谷粒的周围和胚芽内)
出米(粉)率低?感官口味好、糊粉层、胚芽损失多?营养素损失多(VB明显)
出米(粉)率高?产品粗糙、感官口味差、纤维素、植酸高?消化率低
(二)烹调 1.发酵;2.烘焙;3.油炸;4.预糊化
(二)豆类营养
豆类包括:黄豆、红豆、绿豆、豌豆、蚕豆、黑豆等。
1.蛋白质:含量在35~45%,主要包括大豆蛋白(动脉硬化、防癌、预防冠心病等)。
2.脂肪:含量在15~20%,主要包括亚油酸、油酸、亚麻酸和磷脂等。
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5~30%,主要含有淀粉、阿拉伯糖、半乳聚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NO)
4.维生素:VB和VA含量较高,但是不含VC和VD
5.矿物质:主要是Ca、Fe、Mn、Zn、Cu、Se。
大豆异黄酮
加工和烹调对豆类营养的影响
(一)加工
1.蒸煮能够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干炒降低蛋白质的生物价;
发酵豆制品对素食者尤为重要。
(二)烹调
1.豆腐;2.豆浆;豆腐干发酵豆制品(豆腐乳、豆瓣酱、臭豆腐);豆芽;大豆蛋白质品(大豆粉)
(二)果蔬营养
1.蛋白质:3%。
2.脂肪:1%。
3.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纤维素和果胶等。
4.维生素:VC、VA、VB2、叶酸含量较高,但是不含VB12和VD。
5.矿物质:主要是Ca、Fe、Mn、Zn、Cu、Se 。
加工和烹调对果蔬营养的影响
(一)加工
(二)烹调
1.应注意水溶性VC、无机盐损失
2.蔬菜中VC损失与 ? 烹调中的洗涤方式、切碎程度、用水量、pH、加热温度、时间有关
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做现吃
3.水果以生食为主,不受烹调加热影响
(四)肉类营养
《中国贸易行业标准·肉丸(征求意见稿)》
根据含肉量多少将肉丸分为特级、优级和普通级三个类别,规定特级肉丸含肉量大于65%;优级肉丸含肉量大于55%;普通肉丸含肉量大于45%。淀粉含量分别不能超过6%、8%和10%,规定销售方“禁止裸卖、必须有冷链保障”。
(五)水产类营养
加工和烹调对水产类营养的影响
(六)蛋乳类营养
加工和烹调对奶类营养的影响
鸡蛋不宜生食!
加工和烹调对奶类营养的影响
消毒鲜奶
鲜奶 ? 过滤 ? 加热消毒(含超高温瞬间灭菌法,137.8℃,保持2′? VB1、VC有损失,其它营养素与原奶差别不大 ? 可强化VD、VA、VB1
酸奶
鲜奶 ? 发酵 ? 乳糖 ? 乳酸、并含大量乳酸菌营养丰富、易消化、调整肠道菌群、防止腐败胺类产生、预防乳糖不耐症
第二节 加工食品的营养
加工前处理
食品加工前必需进行清理、修整和漂洗处理,即加工前处理。
谷类碾磨去壳,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便于食用,易于消化,但无机盐和维生素受到损失。
蔬菜经前处理,营养素大量流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
盐腌对肉类VB1、VB2及烟酸的影响较小,其损失率为1~5%,对蛋白质质量基本上无不利影响。
(一)热加工
1. 可破坏新鲜食物中的酶、杀灭微生物,使营养物质免遭氧化分解和损失;
2. 可破坏食物中的天然有毒蛋白、破坏生鸡蛋清中的抗生物素、生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因子、植物血球凝结素和其它有害物质也可加热破坏。
3. 加热散会改善食品特性
4.使蛋白质变性,肽键展开;使淀粉颗粒膨胀,易受消化酶作用,从而提高消化率。
1. 氨基酸(赖、胱、色、精氨酸易损失 ) 破坏;
2. 油脂长时间加热,营养价值下降,亚油酸损失;
3. 油脂中的类胡萝卜素、VA、VE 大部分被破坏;菌加热时对VB1和VC有一定损失,对其他维生素影响较小。
(二)冷藏冷冻
大多数食品在冷冻状态下贮存可降低营养素的损失。柑橘冷藏半年VC损失5%-10%,如再加上缺氧、低pH 环境,可进一步降低Vc 损失。
1.动物性食品在化冻时会流失较多维生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千级无尘室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深度解析《GBT 44037-2024焦炭溶损率及溶损后强度试验方法》.pptx
- 2025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速记口诀.pdf
- 2025年中国吸顶式车载显示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小结 “三表一图”(二)天津版.doc VIP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草原-丁香结)达标测评卷 含答案.docx VIP
-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管线预留预埋阶段质量管理.doc VIP
- 激光原理 全套课件.ppt
- 第1.2课《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周测卷(一)1草原+2丁香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