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成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成研究? 开题活动简况: 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李唯工作室于2012年6月18日上午在滨海小学举行了《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成研究》开题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社总编刘堂江,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涛,深圳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李臣,深圳市教科院政策与法规研究室主任颜辉、宝安教科所所长朱利霞以及深圳市部分首批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宝安区各公民办中小学德育主任和班主任代表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成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社总编刘堂江认为:“今天滨海小学李唯校长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就是教育家办学的有价值的探索。每一个校长都有责任按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理念来探索,滨海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进一步指出这个课题体现了李唯校长及其研究人员“远大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念、高度的文化自觉、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可贵的务实态度。” 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认为:“这个课题不仅仅是研究文化,而是把文化做为抓手,把文化的创建作为一个研究的切入口,重新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课题的设计中,围绕生命自觉的核心,上升到学校的育人目标。这个课题的高度在于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这也是几年来滨海小学办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涛认为:“我认为要成为教育家,一定要有自觉意识,最重要的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至少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要自觉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学校文化;第二要在承接已有的文化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理解文化、创造文化,至少两点构成校长的文化自觉的内涵。我认为李唯校长在这一点,这么多年的办学实践都彰显了文化自觉的内涵。” 宝安教科所所长朱利霞认为:“滨海小学在践行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方面,将学校文化做为学校变革的内核,抓住了学校变革的一个生命所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目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的、教师的、学生的,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表现在学校文化上,学校文化无法应答社会变革的需要,也无法作自我更新,所以将学校文化做为学校变革的核心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深圳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李臣认为:“《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成研究》这个课题是相当有价值的。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这样的本质怎样实现呢?一方面靠学校教育,文化是学校教育变革的心脏,抓住文化就抓住了这个本质实现的关键。文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一个是学校内部所有教育工作者与大环境的互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个文化系统,而抓住文化就抓住了关键,所以这个课题是非常有价值的,系统性也是非常强的。” 滨海小学自开办以来就确立“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并在该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了《“生命自觉”教师文化生成研究》课题研究,于今年5月结题,《基于生命自觉的学校文化生成研究》是前一课题的提升,是为进一步发挥李唯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引领、辐射、指导作用,是培育教育家型教师、实践教育家办学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1、生命自觉 “生命自觉”内含明确的意向,指向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领悟,对个体生命所处外在生境的觉知和觉解。“生命自觉”之人是拥有“自我生命自觉的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总是充满进取精神;“生命自觉”之人是拥有“对他人生命自觉”的人;“生命自觉”之人是能自觉将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外在生境沟通转化的人。 2、学校文化 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要在学校中实现,就必须融入到学校文化中,成为学校发展的隐性力量,化到师生的日常行动中。李政涛教授认为,当今新课程的改革,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人,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校长和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归根到底,是要改变教育中的人的生存方式,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动发展和完善自身。显然,这是一场从知识回归生命本身,具有生命性的改革。二是指向文化。新课程不仅要改变人,而且要改变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新课程的改革,带来的绝不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点的变革,而是整体性的学校文化的变革。与人的变化相比,文化的变革常常是内隐的、静悄悄的和缓慢的,但其影响却是极其深刻的。虽然人创造了文化,但文化一旦形成,也能反过来以隐性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塑造和改变人。当新课程的生命性和文化性形成一种交融共生的关系的时候,它带来的就是一场影响深远、具有历史意义的实质性的革命。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学校文化不能千篇一律,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即我们常说的文化个性。因此,对一个学校来说,最终要的是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合的独特学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