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剧场及其漫游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剧场及其漫游者.doc

哲学剧场及其漫游者   今年是福柯诞辰90周年,伴随着各种或轰轰烈烈或温情脉脉的纪念活动,这位才情横溢而又桀骜不驯的思想大师再次有幸成为媒体的焦点。   当然有人会质疑“有幸”这个修饰词的恰当性。作为一位向来以极端多变的“面具”示人的叛逆哲人,他真的适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吗?更明智的做法难道不恰恰是要把笼罩在福柯本尊之上的重重浮华的表象清除干净,进而袒露出一个真实但又诡谲的思想家的“形象”?或许,平心静气地研读他的那些宏富深邃的篇章,才是最为恰切的纪念方式。   然而,福柯并非仅仅是一个以缜密系统之思辨著称的思想家,他更是一个敢作敢为、以实践和行动为鲜明导向的活生生的个体。虽然我们不必将尼采的“看哪,这人”式的惊呼转嫁于福柯身上,但通观整部西方思想史,确实罕有人能将尼采的生存美学贯彻得如此淋漓尽致。然而,尼采生前始终是一个游荡的影子,但福柯却早已凭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勇气”征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而这也是为何,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本,而更需以最强烈的生存体验来接近福柯。我们理应跟随他去领悟和实行的,并非仅仅是知识与权力的考古学和谱系学的分析,而更应该回归福柯终其一生所要探寻的根本主题,那即是主体。阿甘本在集中研讨福柯考古学方法的名文《哲学考古学》中最终落脚于“主体考古学”,这当然是极富洞见的。但他所做的仍然是文本脉络的梳理,而我们似乎更应该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重新对福柯这个独特的“主体”的生成、转化、创造的历程进行另一番考古的探查。   回归福柯的思想-生命的源头,巴黎高师自然是一个光芒闪耀的路标。高师的迷宫式空间与福柯的诡谲曲折的生命绵延形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完美共振。但这并不是如《雅典学院》那般的宏伟图景:在宏大庄严的思想庙宇之下,器宇轩昂的哲人们正款步走来。或许,福柯与高师之间所绘制出的更接近契里柯的那幅诡秘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在反透视的建筑空间之中,一个孤独的女孩正滚着铁圈穿过街道。曲折的迷宫与游荡的影子,或许还应该配上福柯所激赏的让?巴拉凯的无调性钢琴奏鸣曲。   也正是因此,我一直觉得福柯是与高师的精神(或不如说魂灵)最为契合的思想家。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生命都极为逼真地辉映着高师空间的晶体形态,多元,多变,甚至是多价。也正是因此,海杰斯?德贝在为《巴黎高师史》所做的序言中就明确质疑了是否真的存在着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把所有高师人统一起来的精神联系”。如果真的有一种“精神”能够界定“高师人”的身份,如果真的有一种传统能够维系这所名校几百年的风雨历程,那或许恰恰是那种始终桀骜不驯、蔑视陈规、质疑权威、抵抗强权的自由精神。一句话,高师人之所以为高师人,恰恰在于他/她始终是“那一个”,且“唯一”的一个。柏格森、萨特、阿尔都塞、福柯、德勒兹……几乎每位出自高师的哲学家皆以反叛传统、推陈出新为己任。虽然布尔迪厄曾将整个法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形容为一部陈陈相因的“再生产”的利维坦式机器,但高师却显然是这部机器之中始终难以适配的一环。甚至可以打趣地说,与其说高师所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的高资质的知识分子,还不如说它始终是以再生产“反叛者”(加缪语)为己任。这所隐逸于余乐姆大街一隅的看似静谧的精神“隐修院”,却实际上肩负起抵抗整个陈腐僵化的知识体制的重任;这所每年招生不过区区200人左右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学校,却始终能够蕴生出划破天宇的耀眼流星。11位诺贝尔奖得主,10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沃尔夫奖得主,再加上不可胜数的文化界、政界及媒体名人,在这份每每为人如数家珍地列举出的傲人成绩单的背后,其实更引发我们对所谓高等教育的真正神髓进行深刻反思。在今天,当宏大叙事日益失势(“人文精神”“大学精神”)、高校实质上日益成为生产符合“标准”和“需求”的知识分子的流水线机器之时,巴黎高师的“非典型性”成功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不同寻常的启示。固然,如今的高校在外延性拓展的过程中与“外部”的社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象牙塔”式的传统形象早已物是人非,但要令这部庞大蔓延的机器良性运转,想必还是需要一个隐藏的自由创造的中心,它既是循环的枢纽,又是造血的心脏。它正如老子所谓的“空”的轴心:“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在结构完备、分工明晰、秩序井然的机器的内部,我们是否也应该留出这样一片无用之用的“空”的场域,在那里,汇聚着看似闲散而又往往离经叛道的思想者。或许,那里才是创造力真正的发生之源。   这一看似空无,但又于无形之中凝聚力量的氛围,相信每个人自亲手推开高师那扇古老大门之际就会清晰真切地感受到。遥想当年,怀着朝圣般的憧憬与崇敬之心第一天迈入高师的大门,本以为迎接自己的会是恢宏的大厅,庄严的塑像,铭刻的牌匾,抑或环绕悬挂于四周墙壁的先贤的照片。然而,这一切都未如期而至。扑面而来的倒是一股浓厚的、略带慵懒而青涩的青春气息,就像转过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