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6年10月27日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是当今艺术评论与批评中常用的词语,在各类艺术批评语境中,意境是一项评价标准
和工具概念。一般来说,有意境为优,无意境则劣。
经过几代学者在美学、诗学方面的研究与阐发,意境备受瞩目,并成为当代使用频率高且深
入人心的思想文化术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种论断作为很多论文、论
著的理论起点,生发出更多层面的理论阐释,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研究中,意境理论俨然已经
体系化了。
中国古代,意境的地位并不突出,自近现代以来,却成为如此重要的审美术语。对此亦有学
者提出质疑,认为所谓“意境”理论不过是一种“学说神话”。对于“意境论”这种先入为主的理论
范式提出质疑:“相较于‘言志’‘缘情’‘比兴’,‘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具
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影响,更不是中国美学和诗学的‘中心范畴’。”
“意境”产生于唐代,佛经翻译事业发达助推了这个术语在唐代出现。唐代各类艺术的繁荣
兴盛又为理解“意境”提供了天然的材料,艺术成就辉煌的诗歌,更是可靠的文学阐释基础和语24
料。“意境”首先就是一个诗学术语,而且是以唐诗为论述对象的。后代人对于意境所做的种种B
理解,以唐诗的艺术特点为意境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可以说,“意境”令后人信服,o
正是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创作与理论两相适宜的年代,为后人的阐释提供了坚实的作品基础和想x
象升华的空间。Y
“意境”一词,在目前所见的诗学文献中,是唐代王昌龄《诗格》的首次运用:W
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S
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H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6
真矣。
其中的关键字,一是“境”,二是“思”,三是“意”。x
“境”字大约出现于汉末,是“竟”字的引申,表示“界”。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t
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即色、声、香、味、触为五境,境为识q
造,即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唐代诗论采纳佛学概S
念的意蕴,也多用“境”字形容诗意空间。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从感觉、意识、体验中产生,唐S
人以“境”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r
再说“思”字,思即构思,是有意而为的想象。刘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接千载。”王昌龄w
话中作诗需经过“用思”“驰思”“思之于心”,最后成篇,正说明了构思是作诗为文的关键步骤。y
“意”字同样继承了前代用法,远有《易传》“立象以尽意”,近有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H
物”,刘勰“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在这些语境中,意相当于意识、意念、想法。王昌龄8
《诗格》中频繁使用“意”字,皆不出此范围。b
以上三个关键字的含义大体已明,再来看王昌龄的三境说。物境指描写具体的物,比如山水U
诗创作,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基础,作山水诗是在心中重新描画山水,以思绪提炼山水的美丽,从1
而在诗中绘出山水之形。情境,则是抒发欢乐悲愁的感情或情绪,先有所认知,再设身处地去想w
象,感同身受,就能深刻地传达出这些情。意境与物境、情境并列,也说明意与物、情是并列关系。=
只不过,物、情的所指非常明确,意的涵指范围却有些模糊,此处约等于物、情之外的意识活动。=
仅从这一段话来看,物境是对实有的山水进行艺术化描写,侧重于景。情境是对情感或情绪
的描写,侧重于情。意境传达的是思索,侧重在事理,要求真实不虚。它们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
容来命名的,此处的意境确实不能统摄物境和情境,与后二者相比,意境并无明显的优越性。
“意境”从唐代发展至今,一直被建构,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塑造这个术语,最终形成了系统化
的理论体系。如果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那么,构成意境系统的语词单元,以
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类词汇,都属于外延语境,是“意”与“境”的合理延伸与充分发挥,而被后人
归入了一体化的“意境”。
当代学者们在建构意境理论史的时候,多数是六经注我的态度,按照自己对于意境的理解进
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经常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本文的关注重点
则放在“意境”产生时的唐代,考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第三版.pptx VIP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新课标)】.pptx VIP
- 2024上海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线上答题活动题库及答案 .pdf VIP
- 管理会计学复习笔记.pdf VIP
- 1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OCR).pdf VIP
- 粮油供货合同.docx VIP
- 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案例实践.ppt
- 1.《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4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三章 局麻并发症.pptx VIP
- 2025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