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的表达方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 借代、对偶、排比、 反复。 ①比喻 比喻能突出事物特征,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借代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⑤对偶 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排比 利用 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如:“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⑦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迟,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 [清江引]( 相思)????? 徐再思 ??? ?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 ? 元代高利贷盛行,利本相等。这支小令以“少债”为喻。这样写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把相思之苦写得具体化。②显示出了相思之苦的沉重。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描写,按特征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按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清江引]( 秋怀 )??? 张可久 ?????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答案】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照(对比)、衬托、渲染、烘托、 用典、铺垫、象征、想象、联想、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面描写结合、抑扬、从对方写来、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