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概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阎良区西飞四小迎宾校区教师专用教案(课时) 课 题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2、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 法 情境教学 学 法 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颐和园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 当堂预习、交流,初步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三、细读品味,感受美丽。 教师总结 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读读课文,一起感受它的美丽。 1.自主预习提示。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音,找准词。 (2)运用各种巧妙方法记住生字。 (3)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4)用“  ”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5)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熟,读出感情。 2.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情况。 (2)教师考核、点拨。 ①颐:读yí,不要错读成yì。“颐”的左边是“”,不要写成“臣”。 ②幅:读fú,不要错读成fù。  ③栽:左下角是“木”,不是“车”。 ④堤:读dī,不要错读成tí。  ⑤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⑥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块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⑦画舫: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准、通。 (2)选读一个自然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1自然段: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2自然段:长廊不但长,而且内有五彩的画,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第3自然段: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排云殿。 第4自然段:站在万寿山上眺望山下美景。 第5自然段:昆明湖、湖心岛、十七孔桥各具特色,吸引着游人。 第6自然段:颐和园景色美丽,令人流连忘返。 (3)为三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边读课文边赏图,体会描写的顺序。 第二课时 (一)走近美 同学们,之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北京有一座伟大的建筑——长城,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同样是在北京,西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那里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留恋忘返,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板书课题:颐和园,认读“颐”字,指导书写,生练写)。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预习课文,并且把自己喜爱的景物画下来,同学们画得真好啊,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颐和园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颐和园里一边欣赏,一边学习,好吗? 出示图片,欣赏颐和园美景 (二)发现美 师:颐和园美吗?书中写得更美,下面我们来看书里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注意听,一会儿回答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文中找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首尾呼应”这一手法) 2、快速浏览第2——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带我们游览了哪些美景,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展示颐和园之美?从哪些句子可体会到?画出相关的句子。 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板书)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你看,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一一描写出来,这种写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 鉴赏美 长廊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和图片。 【课件出示】 绿漆的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