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并发症预防处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氧并发症预防处理

学习培训记录(内二科) 时 间 2016-2-19 地 点 护士值班室 主 讲 梁美秀护师 题 目 吸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参加人员: 值班人员 戴丽萍、王雅琳 请假人员 彭林燕 内容 1,无效吸氧:临床表现;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颤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预防和处理:(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将吸氧管放在冷开水中,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多的,宜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及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氧中毒: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预防和处理;(1)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h, 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3)给氧期间,应经常做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生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4)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3,气道黏膜干燥:.临床表现;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预防和处理:(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及时给发热病人补充水分,嘱其多饮水。向张口呼吸的病人解释、宣教,尽量使其经鼻腔呼吸,以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程度。对于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湿化吸人的空气。(2)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防治呼吸道黏膜干燥。(3)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4)已发生呼吸道黏膜干燥的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以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4,二氧化碳麻醉:.临床表现;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预防和处理:(1)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应低度:低浓度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2)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 33%,氧流量控制在1-3L/min。(3)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节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PaC02为原则,一般 用氧浓度以24%为宜,若在连续用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适当增大,但不超过29%。(4)加强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效果列为床边交班内容。(5)加强健康宣教,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6)一旦发生高浓度给氧引起的呼吸抑制,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l-2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7)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5、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3.预防和处理;(1)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洛控制在4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3)已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6,吸收性肺不张:.临床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甚至发生昏迷。预防和处理:(1)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2)降低给氧浓度,控制在60%以下。(3)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来预防。7、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预防和处理:(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