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我读《数学恩仇录-global.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书推荐我读《数学恩仇录-global

好书推荐 数学文化/第1卷第2期 91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并不是 对数学特别有天分,也不是碰到 特别好的数学老师,而是因为只 要上课听懂了 ( 这句话很重要, 数学的学习重在理解 ),就可以 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得高分,不 必像其他科目必须背诵许多东 西,记得当年参加高中联考的时 候,几乎考满分。印象中,从小 学到国中,每次作文题目“我最 喜欢的科目”,我都毫不犹豫地 写“数学”。后来进了师专以后, 注意力转移到了音乐方面,也就 慢慢与数学疏远了。直到四年前, 我的孩子高中毕业选择“数学系” 当第一志愿,我才又开始接触与 数学相关的议题或书籍。我的学 校——建中,又是台湾高中数学 学科中心学校,有机会经常与杰出的大学数学教授、优 秀的高中数学老师们讨论相关课题,多少也熏染了一些 数学的专业氛围。 日前接到五南图书编辑部门邀我撰写《数学恩仇录》 导读的讯息,的确有所犹豫,我主修的领域是教育,并 非数学,如何能够胜任这项专业的工作?但当开始试着 阅读时,竟然流畅地停不下来,爱不释手于每个事件的 情节中。总的来说,从本书颇具吸引力的译名开始,就 注定了她的“成功”。主标题《数学恩仇录》(Great Feuds in mathematics) 使人不由得联想到著名作家大仲马所著的 《基度山恩仇记》(Le Comte De Monte-Cristo,一部脍炙人口,描 写善有善报、正义伸张的小说 ) ; 副标题《数学史上的十大争端》 (Ten of the Liveliest Disputes Ever) 则点名了本书描述的其实就是十 个深富哲理与人情世故的有趣故 事 ( 篇篇读来淋漓痛快,让人废 寝忘食 ),虽然当中有诸多难解 的数学公式、深奥的解题方法和 艰涩的专有名词,但并不影响故 事情节高潮迭起的巧妙铺陈。书 中内容更多的是对人性好恶的探 索、对学术伦理与价值观冲突的 描述以及激情过后的深刻省思等 等,趣味中带着泪水,科学中蕴 含人文哲理。我虽自不量力,但 非常乐意地带领年轻的莘莘学子 们,一起领略这篇充满数学理性与感性的华彩乐章。 作者哈尔 ? 赫尔曼选择十六年世纪中叶作为本书选 材的起点,首先登场的便是赫尔塔利亚 (Niccolo Tartaglia) 和吉罗拉莫 ? 卡尔达诺 (Gerolamo Cardano),这两位意大 利数学家谁才是求解三次和四次代数方程序的原创者? 又究竟卡尔达诺曾经对赫尔塔利亚做出什么样的承诺, 自此一再遭受“背信弃义”的严重指控?凡此种种都在 1545 年《大技术》一书出版后引爆开来,这本书,直到现在, 仍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杰作之一,可与 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相提并论。 蔡炳坤 我读《数学恩仇录》 深刻领略了数学理性与感性的丰富乐章 好书推荐 数学文化/第1卷第2期 92 令人惊讶的是,直到 1576 年,两人相继去世后的三十余 年间,“授权”与“剽窃”之争从未间断,公说公有理,婆 说婆有理,虽未对簿公堂,但在数学界所掀起的轩然大波, 果真是“罄竹难书”,对这两位数学家而言,或有“既生 瑜,何生亮”的遗憾情结,但就整个数学界的发展来说, 也未必全然的负面,作者写下了这样的脚注:“当赫尔塔 利亚和卡尔达诺两人鹬蚌相争时,毫无疑问地,数学是那 个得利的渔翁。”读过精采的原创之争,想必您心有戚戚, 在知识产权尚未充分彰显的那个年代,数学家不得不对 自己的创见有所保留,在展现某些问题的解法时,却对 所用的方法保密,以免被他人据为己有。有人可以终其 一生为捍卫原创而战斗,姑且不论真相如何 ( 似已成为罗 生门 ),但其维护自身权益,不计毁誉、奋战到底的意志, 倒是值得仍多少存在抄袭现象的今之学界,引以为鉴。 接下来的这个故事更精采了 (第二章 )。 众所周知“我思,故我在”出自法国哲学 家勒内 ? 笛卡儿的名言,他在 1637 年所 发表的《方法论》中以“一种系统化的怀 疑”的哲学思考方式写道:“不能确知是对 的事,不要接受。这就是说,在判断时谨 慎地避免仓促和偏见,只接受那些截然清 晰地印在脑中不容置疑的东西。”这本书是 好几个学科领域的里程碑论著,涉及哲学、 科学史以及数学思想。有人把她与牛顿的 《原理》一书相媲美,并认为她为十七世纪数学的伟大复 兴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多半因为这本书,普遍地把统 一代数和几何,甚至是创立解析几何的荣誉归于笛卡儿。 的确,“笛卡儿坐标系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然而, 笛卡儿在《方法论》三篇文章中的两篇 ( 折射光学与几何 ), 却成了与同是法国人的业余数学家皮埃尔?费马争论的焦 点。说到“费马最后定理”(Format’s Last Theorem),也 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重大发现。著名的数学史学家 贝尔 (E.T. Bel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