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治水人
启示
从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人们总结出了一个驯服洪水的成功办法-引水疏河;从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中,人们知道了洪水不能堵的道理;两者结合就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沿用的治水方法:水宜疏不宜堵。这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经验办法,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验证,肯定是正确的,但这正确的办法里究竟蕴藏着什么科学原理呢?这就要从洪水的属性说起。我们先从洪水定义说起,洪水是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这里面有两个关键:水位、水流,那水位加水流是什么呢?中学物理知识就能回答:水的能量。因此,洪水本质是一种能量现象,是水势能的集中爆发,是自然界中一种能量爆发的形式。我们知道洪水是雨水集中的产物,雨水是空气中水气凝结而下的产物,而空气中水气是由海水等地表水经过太阳照射蒸发到空气中形成的,所以,把洪水最终引入大海,实际上就是完成了水的自然循环,在这个自然循环中,也始终存在着一个能量循环,就是水吸收太阳能,水蒸发成蒸汽升高进入大气,然后遇冷凝结降落,形成雨水,太阳能转为水势能,水势能又使水往低处流,最终回归大海,能量循环结束。
这里面物质循环(水-水蒸气循环)始终和能量循环(太阳能-水势能)相伴随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灾害,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灾害,是能量大量积聚以后,集中爆发宣泄产生的破坏现象,所以,大多数自然灾害本质上是能量突然集中爆发产生的破坏现象.洪水是水势能的集中表现,风灾是空气剧烈运动产生的能量破坏(主要也是太阳能转化而来),地震是地壳瞬时剧烈运动造成的破坏现象,是一种引力能量的集中爆发.凡此种种,都是能量惹祸,因此,研究能量特性,对了解灾害规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经过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2200多年来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都江堰修建的意义,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中国的伟大智慧——历史上的著名水利工程
当你看到这些辉煌的时候,当你见到这些智慧的结晶时,是否会为我们璀璨的历史而感动!
上海港
[ 转自铁血社区 / ]
中国第一大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其经济腹地遍及整个长江水系,并通过铁路、公路与中国其他经济腹地相连,通过海运与沿海港口相联系,并同世界上160多地区有贸易运输往来。沿革唐口的主要港口在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后因河道淤浅,上海镇逐渐取代了青龙镇。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在上海镇设“市舶司”。到鸦片战争前夕,上海港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港口。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上海港的管理权、引水权落入帝国主义者之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上海港务管理局,30多年来港口发展较快,1984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t,进入了世界亿吨港行列,1986年吞吐量为1.26亿t。
航道整治:上海港码头主要是沿黄浦江分布。黄浦江既是上海港的航道,又是它的水域,从20世纪初开始不断进行了整治和疏浚。1905年确定的整治原则是:充分利用潮流力量,采用缓喇叭形单一河床,以利潮波传递和水流冲刷。重要的工程项目有:
1. 在吴淞口左侧建导堤束狭河口,集中水流刷深 吴淞口“外沙”;
2. 在高桥分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