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pdf

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pdf

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会议论文集 进一步的工作来证实。但本结果表明全沟硬蜱能作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携带者在其传播过 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全沟硬蜱中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在森林革蛑中的感 染率,说明在吉林地区森林革蜱是斑点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这与我国革蜱是斑点热群立克次 体的主要传播媒介的结论相一致lI引。 在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中都检测到了两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其中森林革蜱中的复合感 染率显著高于全沟硬蜱中的复合感染率。这可能与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传播 媒介在蜱种上的差异有关。检测到的复合感染证明在自然界中,两种病原体可以由同一种蜱 媒传播,而且存在于流行地区共同的传递链中。这一研究为动物复合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和斑 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可能提供了初步依据。本研究在病原学上发现了蜱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 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线索。但吉林地区是否存在两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的病例,尚待进一 步调查。这次进行蜱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调查研究对于媒介控制 和保护旅游人群、林区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和现实意义。 伯氏疏螺旋体同源性比较显示JL51和JL70与本室近几年在吉林地区分离出来的菌株的 同源性较高,且同属于伯氏疏螺旋体的B.garinii基因型,提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 5S.23S rRNA间隔区序列的变异不大,这一结果为吉林地区莱姆病疫苗开发研制的可能提供 了初步依据。并且可以根据B.garinii基因型主要引起的是神经系统的症状来帮助临床诊断, 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儿.3和JL.95两者之间的同源性为88%, 差异较大。其中儿.3与前苏联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S28株以及儿.02株同源性达99%, 可以推测属于同一型。JL.95与Sekeyova Z等2000年从斯洛伐克蓖子硬蜱中分离到的独立 于其它所有立克次体以外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新成员:IRS3株、IRS4株最为接近,同源 性为9r7%。在图3中显示JL-95、IRS3株和IRS4株这一分支和其它立克次体的关系都非常 远,同源性低于87%。儿.95可能是我国东北地区新发现存在的近缘于斯洛伐克lRS3株、IRS4 株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也可能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新成员。其准确的分类地位还有待于 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吉林地区蜱中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的复合感染,应引起 人们的注意,对复合感染的诊断应结合病例的蜱暴露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是否 来自或去过流行区或疫源地,仅血清学诊断是不够的,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分离出两种病原 体。对于多种蜱媒病存在或流行地区的一些蜱咬后发热待查或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诊断 时,应考虑到多种蜱媒病复合感染的可能。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时。应选用多种蜱媒病原体 敏感的广谱抗生素。 参考文献略 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黄海楠1丁壮1+曹务春2‘何静2吴晓明2蒋宝贵2高燕2赵秋敏2 (1、吉林大学富牧善医学院动物重要病原与疫病研究室 2、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痛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比较南北地区不同鼠种带 菌率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5省(自治区)共捕获鼠473只,用聚合酶链反 应检测鼠脾脏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共检测鼠473只,69只阳性,阳性率为14.6%, 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都检测出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1%、21.6%、30.O%、 10.8%和21.4%.结论我田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的鼠中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 次体的感染,南北地区鼠的带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t谲啮齿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聚合酶链反应; 斑点热(Sp0仳ed fever,sF)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OR)中 病原性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组以急性发热和皮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称。SFGR在蜱或螨及 哺乳动物问维持着持久的感染循环,人类偶然接触到这个环链,被蜱或螨叮咬而感染或发病。 ..645. 其他论文 立克次体侵入机体后,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网状细胞系统中繁殖,引起血管炎,血管周 围炎及器官病变,出现发热、虫咬溃疡、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及头痛等症状和体征。 1958年我国学者首次发现SFGR感染的血清学线索以来【1】,经过了近40年的研究,对 SFGR在我国分布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已查明:SFGR在我国北方的覆盖面为北纬400~500、 东经800-1350的地区。在我国南方的分布为北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