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对策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对策思考.pdf

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对策思考 陈金海刘赛君 (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区广、发生频次高、灾情也比较严重。经济建设和 防灾减灾一起抓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重大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防灾减灾对策的主要经验及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就如何提高减灾对策水平进行探讨,正是本文所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I.重大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1)突发性。通常,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强度、受灾地区及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予先难以作 出准确的判断。例如对破坏性地震的震前预报,仍然是当今地震专家们悉心探索的重要课题。即使在相对比较 成熟的大气圈研究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对气象灾害一台风的预报,虽有卫星实时监测系统,但由于路 径的突然改变而猝不及防也时有发生。 (2)罕遇性。重大自然灾害,就其全国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的总体而言,频次是较高的;但就一个具体的 地区、某一具体的灾害种类而言,是小概率事件。以至于具体地区的社会民众和相关部门难以积累相应的经验, 从而增加了防灾减灾的难度。 (3)关联性。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诱发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造成的影响比原生灾害还要严重! 例如,一次大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泄鼯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甚至海啸等属于地质、海洋方面 的次生灾害。而台风通常伴随发生洪涝灾害以及引发风暴潮。 关联性的另一种表现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受灾会使另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受到连带影响。这缘 于现代城市之间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互依托越来越强的结果。 2. 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 (1)政府主导。重大灾害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社会功能破坏严重,防灾减 灾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综合各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才能取得 成效。 (2)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未雨绸缪”古代思想的进一步发扬。灾害的突 发性特点,决定了减灾工作必须重在预防、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3)综合减灾。灾害的预测、预防、救援是减灾的三个基本环节。只有实行三者结合的综合防御方针,才 能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今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以专业部门的“条条”组织为主的,各个专业部门彼此是分离的。在同一个地区, 各部门各自建立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讯和指挥系统,分别制定自己的应急予案。这样的组织管理体制,难 以适应重大灾害的突发性、罕遇性、关联性特点。均存在着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各自软硬件更 新困难和救灾队伍力量分散、整体性差等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首要解决的应是灾害救援体制问题。应在政府机构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灾害管理部门(有的 国家称“紧急事物管理局”),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信息系统,统一组织编制防灾减灾规划,制定统 一的防灾减灾法规,制定多学科、多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予案。 参考文献 1. 灾害管理手册。[澳】I.尼克.卡特,地震出版社:’ 2. 地震学今昔谈,陈运泰等,山东教育出版社. 3. 灾害与灾害经济,杜一等,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365·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