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温病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立题依据 1、地域性是温病的特点之一 四时温病受四季气候影响,有风温、春温、湿温、暑温、秋燥之分。四时温病又受地区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又多见某类温病,如岭南地区多见湿热类温病(湿温、风温夹湿、春温夹湿、暑温夹湿、暑湿等) 2、岭南温病形成历史悠久 《黄帝内经》提到不同方域气候,人群生活习惯、体质有所差异,可出现不同的疾病。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广东丹毒、恙虫病早有记载。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岭南气候温暖,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仲春讫仲夏(夏历4月至7月)行青草瘴,季夏讫孟冬(夏历8月至12月)行黄芒瘴” 宋.陈昭遇等《太平圣惠方》:“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温之气易伤人” 元.释继洪《岭南卫生方》:“岭南既号炎方而又濒海,地卑而土薄,故阳燠之气带泄,濒海地 卑,故阴湿之气常盛。” 清.何梦瑶《医碥》 针对当时景岳学说盛行,不少医家忽视岭南地区“凡病多火”“多湿”的实际,提出应用“理脾祛湿法”“清胃祛火法” 清.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中认为温病不同于一般外感证,在于“热盛阴伤,气阴两虚者为多”,故立“养胃汁法”“甘淡护津法”“益气保水法”。 民国.陈任枚、刘赤选著“温病学讲义”,重在湿热类温病辨治。讲义中古欢室湿温初起方(黄芩 川朴 连翘 法夏 淡豆豉 茯苓 杏仁 薏仁 白蔻仁 藿香),茵陈白薇汤(土茵陈 白薇 黄芩 南豆衣 生薏仁 茯苓 藿香 佩兰)均是岭南温病常用方。 岭南中草药亦有不少著作,如: 肖步丹(南海)著《岭南采药录》 赵思竞(新会)著《岭南草药 志》 3、岭南医家临床实践的共识 岭南医家在防治瘟疫、温病中,在“天人合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指导下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形成本地区防治温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 岭南的气候:大部分地区长夏无冬(夏季平均候气温超过22℃,冬季平均候气温小于10 ℃) 岭南的地理环境:雨量充沛,地势低平。 岭南人群体质:多湿热质,气阴两虚质。 岭南常见温病:多见湿热类温病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整理研究 从晋代到明清,不少岭南医家,从治疗、预防、养生、康复的理论和实践等诸方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我们系统整理何梦瑶、潘兰坪、刘赤选、罗元恺、刘仕昌、邓铁涛、梁剑波等24位岭南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等。通过文献整理,使岭南温病理论系统化,自成一门学术流派。 2、多学科研究 运用地理学、气象学、社会学、流行病 学、现代医学等知识及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从北到南不同纬度的哈尔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与广州地区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岭南地区四季气候划分不明显,长夏少冬,雨量充沛,台风频至,导致以暑、热、湿、风为主的外来致病因素。调查广东省东、南、西、北、中五地(市)10间医院(包括海南省2间医院)896例属于温病范畴住院病案资料,说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因素虽有一定差异,但岭南温病以风温兼湿、暑温兼湿浊、暑湿、湿温的发病率最高,并不完全按四季变化发病 。 调查了纬度在北回归线附近四个沿海城市(厦门、汕头、广州、湛江)部分医院17295例温病发病情况,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乙脑、伤寒、 菌痢等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结合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相应的气候类型,从环境因素的角度对各地温病证治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温病以湿热证为多,并以湿热化浊,蕴成热毒的病机为主。 对广东8间大的中医院,1806例属温病范围的病人,作了人群体质调研,其结果表明,岭南地区人群体质以气阴两虚质和湿热质居多 。 气阴两虚质 湿热质 形体 多消瘦 较壮实 面色 苍白(白而少血色) 苍黄(黑而黄) 语声 低而气短 高而息长 对寒热反应 不耐寒热 耐寒而恶热 口渴 口渴喜热饮,饮水不多 口渴喜冷饮,饮水较多 大小便 排便无力,小便清 大便烂而不爽,小便黄 舌质 淡胖有齿痕或红有齿痕 红而苍老 舌苔 薄白苔或少苔 厚白腻或厚黄腻 脉象 细弱或沉细数 滑数或弦滑 3、临床研究 主要对湿热、暑湿、疫疹、昏谵、外感咳嗽等病证,作了临床半随机对照观察。 通过对68例温病湿热证患者进行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并应用清热化湿法(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