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基因精细结构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第二节 噬菌体重组测验
第三节 噬菌体互补测验
第四节 噬菌体缺失作图
第五节 基因的功能——生化遗传学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1、1865年Mendal提出“factor”
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提出“gene“
2、1910年Morgan,基因与染色体
1926年《基因论》,Mendal遗传规律再发现所有成就的总结。基因是功能单位(决定性状),基因是突变单位(基因是突变的最小结构),交换单位(交换的最小结构)三位一体
H.Muller(1890-1967),美国遗传学家,Morgan的学生,突变研究的先驱者,由于辐射遗传学的贡献,获1946年诺贝尔奖。
3、(1)1908年A. Garrod 提出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概念
第一个把基因和酶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的人。1902年,Garrod从一些家谱研究中得出结论,黑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是一对隐性基因的纯合体,不能产生某种酶催化尿黑酸的分解而使其在体内积累,因此患病。他声称“孟德尔因子会以某种方式影响机体内生化代谢中特定的代谢物的产生”。 (独立发展起来的)
(2)人类的镰形细胞贫血症
基因的概念
1949年Neel认为,人类的镰形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同年,Pauling等用电泳分析,证实患者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正常人的不同,并指出这种差异是由氨基酸组成成分不同造成的。1957年,Ingram详细分析了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发现仅只有一个氨基酸之差,即β链第6位的谷氨酸在患者中变为缬氨酸。
(3)链孢霉生化遗传学
1941年Beadle和Tatum以链孢霉为材料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4、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了肺炎球菌的转化现象
1944年Avery等人遗传的本质是DNA(基因是DNA)
5、1953年J.Watson和 F.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6、1957年Benzer提出顺反子概念——经典遗传学对基因的最后认识(遗传作图、缺失作图和互补测验)
7、1961年Jacob和Monod1961提出mRNA的概念、操纵子学说(解决基因控制性状即遗传信息展开)
8、McClintock转座子 (遗传信息横向传递与不稳定性)
9、断裂基因、重叠和基因内基因(修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组织方式)。。。。。。
第一节 噬菌体的重组测验
对性状的理解(噬菌斑?)
噬菌斑形态突变型:r—r+型
清晰、浑浊、大噬菌斑、小噬菌斑
宿主范围突变型:h—h+型
(侵染、侵染后均可)
交换是发生在DNA分子间
(姊妹染色单体—T4噬菌体基因组)
T4噬菌体野生型和几种突变型的区别
噬菌体类型 不同大肠杆菌菌斑平板
E.coli B E. coli K(?) E. coli S
野生型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rI 大噬菌斑 大噬菌斑 大噬菌斑
rII 大噬菌斑 无噬菌斑(致死) 小噬菌斑
rIII 大噬菌斑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rII: r47 +, + r104 (++, r47r104, r47+, +r104)
噬菌体共侵染
= = = = =
= = = = =
= = = = = =
E.coli B
r47 +
+ r104
E.coli B E. coli K(?)
野生型 小噬菌斑 小噬菌斑
rII 大噬菌斑 无噬菌斑(致死)
rII: r47 +, + r104 ( + +, r47 r104, r47 +, + r104 )
E.coli B 3456(3406+50)
E.coli K(?) 45
重组率的计算
?100%
重组率=
重组型噬菌斑数
总噬菌斑数
=
[ E. coli(?) 45 ] ? 2
[ E.coli B 3456 ]
?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