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心理学题稿.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与心理学 第五章 第四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历史梳理 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对人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对象,从人出发去认识世界,认识文明,最终又回到对人自身的认识。 卡西尔在《人论》开篇即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同样,描绘自我、认识自我、评判自我也是文学的最高目标。 古希腊 (一)?柏拉图 “艺术的罪状”和“灵感说” (二)亚里士多德 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 (三)?戏剧家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第三节第一场: 美狄亚:“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个丈夫,他们反而变成我们的主人。但是如果不去购买丈夫,那又是更可悲的事。而最重要的后果,是要看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因为离婚对于我们女人是不名誉的事,我们又不能把我们得丈夫轰出去。一个在家里什么都不懂得的女子,走进一种新的习惯和风俗里面,得变成一个先知,知道怎样驾驭她的丈夫。如果这件事做得很成功,我们的丈夫接受了羁绊,那么我们得生活便是可羡的;要不然,我们还是死了好。” 第三节第一场: “一个男人同家里人住得烦恼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他的心里的郁积。不是找朋友,就是找玩耍的人;可是我们女人却只能靠着一个人。他们男人反而说我们安处在家中,全然没有生命危险;他们却要拿着长矛上阵:这说法真是荒谬。我宁愿提着盾牌打三次仗,也不愿生一次孩子。” 第三节第一场: “我的孩子,你们为什么拿这样的眼睛望着我?为什么望着我最后一笑?哎呀,我怎么办呢?我如今看着他们这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了!我决不能够!我得打消我先前的计划。——我到底是怎么的?难道我想饶了我的仇人,反遭受他们的嘲笑吗?我得勇敢一些,我竟自这样脆弱,使我心里发生这样软弱的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学者宣称他们发现了人,开始致力于对人的研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和《麦克白》 18世纪,卢梭在《忏悔录》中力图重建、检视自己早年的心态。 歌德认为,虚构的作品必须描述人的内在思想。而人的本性是受“精灵”控制的,这种所谓的“精灵”是人的知解力和理智无法解释的,是一种神秘的心智状态。究其实,这是指受“灵感”支配的审美冲动。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如柯勒律治等都强调“灵感”、天赋和想象的结合,着力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霍桑相信现代心理学能够科学地、系统地解释梦境,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斥之为荒诞。 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已经认识到“大脑和神经的种种现象证明存在着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福楼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已经开始大量地使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山祖师。 20世纪,弗洛伊德“潜意识”、泛性欲; 荣格提出了关于种族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 学说,进一步把心理学分析引进文学创作领域和文学理论领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早期心理分析学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无意识又可划分为两种: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无意识主体(unconscious proper)。前意识的观念和记忆很容易变成意识,因为阻力较弱,无意识的思想记忆要变成意识则很困难,因为阻力很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以无意识及其活动为基础的。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最原始、最基本的因素,深藏于人的心理世界的内层。 潜意识十分活跃,最富有生命力,是人类精神活动最丰富最原始的源泉。它直接与大脑神经发生联系,优先从大脑神经获得刺激冲动的能量,它不断试图冲破理性的压抑而表现自我。 文学是性欲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人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由性本能所驱使的,“力比多”有三条出路: 1、正常的性行为 2、病态的情节或者说受压抑而引起的精神病 3、转移和升华——将力比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去,使之得到释放。文学艺术就是这种活动之一。 非婚生子(缺少父亲影响)(5岁左右);母亲(女性)对他的亲吻使其过早性成熟。 恋母情结成为达·芬奇艺术创作的动力。 他遇到一个女子(皮货商之妻),她唤醒了他对母亲那充满情欲的幸福微笑的记忆。名画《蒙娜·丽莎》、《圣安妮和另外两个人》和一系列神秘的绘画被创作出来。 ??达·芬奇 “原型”理论 人类早期神话中的那些远古意象通过种族记忆,一代又一代地积淀在“集体无意识”中,从而变成文学艺术家作品常常出现的“原型”。 荣格的理论为文学批评中的“神话原型”学派奠定了基础。 荣格 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原型批评 20世纪,西方文学的重大变革——“向内转” 传达人的精神世界中隐秘的感受与情绪。揭示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