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汉时期的政治秦汉时期的政治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 时代特征 1、政治: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形成; 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2、经济: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丝绸之路开辟。 3、文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自汉武帝时代起) 4、外交:“中华文化圈”酝酿。丝绸之路开通 秦汉时期的政治 (公元前221-公元220) ( 秦朝、西汉、新莽、东汉) 1、统一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 (2)长期战乱分裂,人民渴望统一。(民心) (3)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加强。(民族融合) (4)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实力,为统一创造条件。(实力) (5)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制定了正确的统一策略方针,并笼络了大量人才。(人才、统一策略) 2、统一过程:(看教材第8页疆域图) (1)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东方六国。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基本策略:远交近攻。 (2)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长城和直道,巩固边防。(北方) (3)统一岭南: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南方) (4)管辖西南夷:修五尺道;任命官吏。把西南纳入管辖范围。(西南) 一、秦的统一(北、西南、东南)---从疆域角度 3、秦统一的意义 ①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基础。 ③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②开创一系列制度,影响深远 二、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文化上: 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政治体制角度看)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①皇帝制(皇权至上、至尊) ②中央:三公九卿(秦);内朝外朝(汉) ③地方:郡县制(秦);郡国制(汉) ④监察制:御史大夫(秦);刺史制度(汉武帝) ⑤选官制度:察举制(西汉时,取代世官制、 地方推荐、德行为主) 皇帝制度 ②皇帝天下独尊,总揽大全,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①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 ③主要特征: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秦朝: ②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①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中央各部门主管官员为“九卿” ③三公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政务,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相同点: 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②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起了积极作用 ③性质: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1)概况:必修一9-10页。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点: 1、基础不同: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是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以地域为基础。 2、官员的产生与待遇不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 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性质不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三公九卿,丞相权重 1、汉初: 2、汉武帝时: 打击相权,设立中朝 政府组成 外朝: 中朝: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 皇帝的亲信近臣 汉朝: 中外朝制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刺史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区设刺史一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察举制 (1)秦汉以前以“世官制”为主,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2)汉武帝创“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为官的方式。 作用:各方面人才涌现,使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信不得参与,带有封闭性。 统一度量衡的作用 2、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1、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 3、二者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 焚书坑儒 2、范围:民间除医学、卜筮和种树外的书籍一律集中焚毁。 1、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3、评价: (1)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消极:是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是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全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