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画艺术创作中剪纸的应用(共2841字)
动画艺术创作中剪纸的应用(共2841字)
摘要: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动画的早期发展中,老一辈艺术家们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开辟了一条既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又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艺术道路。当时表现最突出的当属剪纸动画。随着中国动画的不健康式发展,中国现代动画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及传统技艺的忽视。基于此,本文就是讨论中国剪纸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中国剪纸;动画艺术创作;运用
1中国现代动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现状。第一,动画艺术创作的拿来主义。动画艺术创作时,最考验主创人员的是在剧本可实现的情况下无限的创造性。在教育环节技能化的教育下,导致我们想象力的缺失,这种重技艺轻人文的教育方式,使学子的人文素质越来越低,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创作者的创作力没有有力的人文基础做背景,造成创造力的缺失。第二,动画艺术创造的复制性。中国现代动画喜欢重复制作成功案例,没有追求创新的勇气,本来在现在这个信息多样,信息发达的时代,中国现代动画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时期,却过早的走向了下坡路。
1.2主要问题。追根究底是中国现代动画艺术创作的迷失。在以前的传统动画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激烈碰撞,从而产生大量的优秀作品。例,《葫芦兄弟》、《铁扇公主》、《渔童》等。近年来中国动画长期处在缺少一个鲜明传统艺术风格的困境中,这样的文化缺失,导致中国的传统艺术没有办法和现代动画很好的结合,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在国外,许多的动画艺术家通过对本民族或者其他民族的传统艺术进行学习研究,开拓了新的动画艺术方向,创作出更好的艺术风格。而我们国内的动画市场却被美、日风格的动画所占领。所以中国现代动画的最主要任务是如何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国现代动画更好的结合,对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2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分析
2.1探索期(20世纪50年代末)。1956年由万古蟾为导演,并由胡进庆、陈正鸿、钱家骏等创作人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汲取了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在1958年创造出彩色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从此诞生了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1959年由万古蟾导演的剪纸动画《渔童》更标志着中国剪纸动画走向成功。如果说《猪八戒吃西瓜》是以单一全景为主的局面,那《渔童》的动作设计则具有舞蹈化的平面化特征。让剪纸动画的艺术魅力更加扩大化,使其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美感。
2.2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1961年《人参娃娃》完成,标志着剪纸动画走向成熟。这部影片曾获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银质美人鱼奖”,这也是中国剪纸动画第一次在国际获奖。1963年由万古蟾、钱运达导演的《金色的海螺》更是成熟期最优秀的剪纸动画。这部影片无论是人物造型,场景以及动作设计上都表现出了成熟化的剪纸艺术特色,更加突出的表现了剪纸动画的民族风格。
2.3停滞期(20世纪60年代中叶到70年代中叶)。1966年到1976年间,由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动画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倾向。这一时期的剪纸动画有《红领巾》(1965年)、《东海小哨兵》(1973年)等,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技法上都没有创新。
2.4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不断探索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10多部剪纸动画,获得了许多奖项。例如,《猴子捞月》(1981年)获加拿大第十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澳国际戏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繁荣期的剪纸动画大多数题材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较深的教育意义。例如,《猴子捞月》、《南郭先生》等。这个时期的剪纸动画都比较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如,《南郭先生》、《火童》在表现形式上借鉴了汉代画像砖的表现手法,具有古朴的民族特色。《猴子捞月》、《鹬蚌相争》等动画则做出了更大胆的创新,借鉴水墨动画的表现效果创新出一种新的工艺———拉毛工艺。动画艺术家对于形式感的创新也受到了国外动画艺术家的肯定,剪纸动画获得了众多奖项。其中《鹬蚌相争》获得了4项国际大奖,也成为中国剪纸动画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动画片。
2.5衰退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