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雅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综述.doc

2016年雅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雅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综述

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2.《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3.如图,图中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表述,体现了什么思想或精神?(  ) A.重视科学实验 B.以神为中心 C.自我克制 D.积极进取 4.表为“新航路开辟一览表”.据表可知(  ) 航海家 国别 派遣国家 航 行 线 路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绕过非洲大陆,进入了印度洋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沿迪亚士航道,到达印度等地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 ①四位航海家都到达了亚洲????????????????②哥伦布、麦哲伦相信大地是球形的 ③欧洲与亚洲的交通往来从此开始??????????④葡萄牙、西班牙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是为了(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限制国王的权力 C.防止克伦威尔专权 D.确立共和制度 6.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在19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7.他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这里的“他”是(  ) A.华盛顿 B.罗伯斯庇尔 C.克里孟梭 D.拿破仑 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如表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据表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是(  )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 明 成 果 1782?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 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开设发电厂 1885?年 卡尔?本茨 德国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试制成功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火药桶”位于图中的(  ) A.A B.B C.C D.D 11.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建立 B.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2.“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3.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条约(  ) A.维持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D.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 14.1945年2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这次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巴黎和会 D.慕尼黑会议 15.《新全球史》中写道:“1962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来的世界末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苏联出兵阿富汗 B.古巴导弹危机 C.科索沃战争 D.美国部署导弹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