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8.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提升作业综述.docVIP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8.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提升作业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8.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提升作业综述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5·山西模拟)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 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 B.崇洋媚外思潮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 【解析】选C。从“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的信息可以看出,茶与麻价格的上涨,使居民收入增加,才导致奢侈的风气盛行,而茶与麻价格的上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 【加固训练】 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2.(2016·九江模拟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世纪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A.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3.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运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拓展延伸】对服饰变化的认识 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中国从古代文明迈向近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对服饰变革的需求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4.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5.(2016·安徽示范高中模拟民国初年在举国崇尚中山装的同时能体现女子柔美的旗袍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服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山装和旗袍    A.“弘扬国粹简朴实用” “中西合璧壮于观瞻” “经济实惠便于普及” “适于卫生便于动作” 【 (2015·江淮十校联考《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6.1902年月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拓展延伸】近代中国婚姻变革的意义 近代中国的婚姻变革蕴藏着女性身体和精神解放的意义,亦蕴涵着男女平等、男女两性双重解放的意义。婚姻文化变革是中国传统“人伦文化”向“个性主义”文化转变的重要体现。 7.(2015·黄冈模拟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年为元年为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增长。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8.(2016·山西模拟下面的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 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 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 【加固训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我国采取优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