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大隧道施工防治水技术及应用.pdf
摘 要
所借鉴。
关键词
长大隧道施工防治水技术及应用
王全胜
(中铁隧道集团公司科研所,河南,洛阳,471009)
本文分析了隧道涌突水的地质特征,阐述了防突水技术措施及治水技术,以期对类似工程有
隧道;涌突水;防治
由于国家对交通基础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投入,国内隧道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建设速度的发展十分
迅速,随着隧道长度的不断刷新,隧道工程出现了向长、大、深和水下以及向岩溶地区发展的趋势。但随
之而来的涌水事故也不断发生,如大瑶山隧道1985年4月19日突水和南岭隧道洞内发生泥石流,大秦线
军都山隧道洞内碎屑流和愉怀线圆梁山隧道遭遇到的爆喷型泥石流和岩溶大涌水以及华蓥山公路隧道溶洞
突水等,都给国家造成了极大损失,因此长大隧道的防治水问题成了隧道能优质快速建成的重要保障
之一。
1涌突水的地质特征
分析隧道涌突水的地质构造和特征是进行防治水的第一步,通常主要根据勘察和设计文件的地质资料
并结合岩溶隧道施工实践来判断分析,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以及我国大量隧道施工中产生涌突水的部
位分析,可能产生突水的地质条件主要有:
(1)向斜盆地形成的蓄水构造。向斜盆地轴部往往富含地下水,如圆梁山毛坝向斜的富水溶洞。
(2)背斜轴部逆冲断层的上升盘。隧道穿越背斜分水岭时,往往产生逆冲挤压断层带,断层的下盘受
压,虽破碎但挤压紧密,不易透水,而上升盘由于牵引作用,张裂隙发育,多成为导水通道,富水性强。
(3)断层破碎带、不整合面和侵入岩接触带。特别是活动性断层,其未胶结构造岩和派生构造常形成
断层含水构造,如南岭隧道岩溶断层和大瑶山隧道9号断层等。
(4)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膏溶面和碳酸盐岩层间滑动带。这些地区极易发生强烈溶蚀生成溶
洞,很多岩层面走向发育的地下河都处在层问滑动带上,在石灰岩、白云岩与碎屑岩或煤系地层的接触面
上最易汇集地下水而形成溶洞。
(5)其他含水构造、含水体,如层状隔水层形成的含水体、岩溶地层中的孤立含水体等。
2防突水技术
防治水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操作是“远程控制,中程防治,近距加固”。远程控制
是根据工程地质详细勘探资料和施工勘探资料,结合类似工程的地层情况判断隧道开挖面前方地层的断裂
面、软硬互层的层面等可能含水层位的空间位置。中距防治是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等手段来确定涌水段
作者简介:王全胜(1977年一),男,助理工程师。
位置、性质及可能的涌水量之后,在工作面距涌水段10~20m处(距离的大小要根据岩层的完整性、坚
固性确定),进行钻孔堵水,钻孔口径宜采用≯89m的中径,孔口要有牢固且可以封闭的孔口装置,才能
钻穿含水带,并应穿过含水带5m左右,然后注浆。浆液的种类,根据压力的大小、裂隙及空洞的性状确
定。近距加固就是通过中程注浆之后可继续掘进到距离最近的裂隙带3~5m处,然后进行近距离的注浆
堵水及加固,此时一般采用全断面注浆或帷幕注浆方式。
2.1 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以及隧道完成后运营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
开挖之间的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挖、不探不挖”。根据长大隧道的特点,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
确性,主要采取四结合原则:长距离和短距离结合原则,宏观探测和微观探测相结合原则,构造探测和水
探测相结合原则,物探与地质、钻探相结合原则。
2.1.1超前地质预报的程序
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和隧道地质特点以及施工方法,长大隧道一般采取如图1所示的超前地质预报
程序。
图1超前地质预报程序
2.1.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TSP203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地质预报中通常选用TSP地震探测法作为远程控制,其他长期预报
手段通常作为进一步探测不良地质体的辅助措施。TSP203地震探测法主要根据地震波的回波原理。人工
制造一系列规则排列的轻微震源,形成一个地震源断面,同时,三维地震波接收器在计算机的监控下采集
这些震源所发出的地震波沿隧道前方及四周区域传播而遭遇不良地质体被反射返回的地震波数据,来预报
掌子面前方100 200m的构造断裂带、软弱夹层等的位景、宽度,岩溶洞穴的位置、充填情况等。
(2)地质雷达。地质雷达主要是配合地震反射法,其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
见目标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形态和位置的电磁技术。通过测定与岩溶含水性有关的介电常
数的变化来探测充水的地质体,如含水的断层、岩性界面和溶洞等,其对隧道底部、边墙和隧道顶部外围
岩的不良地质探测效果最好,其探测距离一般小于30m。较准确预报的距离只有十几米。在隧道超前地质
预报中,地质雷达主要用来判断前方不良地质体的范围和大小。
(3)红外线探水。红外线探水法主要根据探测掌子面或洞壁四周地下水活动引起的岩体红外辐射场强
的变化,来推澳4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当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