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王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王祯生活的时代 王祯,字伯善,生于公元 1271 年前后,山东东平人,是我国元代著名的 农学家。 王祯生活的时代,正逢元朝的前期和中期。 1271 年,正是王祯出生的时候,忽必烈废除了“蒙古”国号,取《易经》 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即“大的开始”的意思)。1272 年,迁都今北京,当时叫大都(也叫汗八里,即“大汗之城”)。1279 年灭 亡南宋,中国复归于统一。 元朝的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东尽辽左 (辽东),南越海表”,比汉唐盛时更加辽阔。有些地方还超出了今天的国 界,如辽阳行省就统辖着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 元朝的中央统治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部 门,设中书令,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等,统称丞相。 中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掌兵权,设院使、副使。 御史台掌司法,设御史大夫。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大都附近的河北、山西、 山东地区叫“腹里”,其他地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 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这些 “行省”,后来发展成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 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有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等。 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设总管、府尹、州尹、县尹;又都各设“达鲁 花赤(管民官)”,由蒙古人担任。 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设有宣抚使司、宣慰使司、安抚使司,或宣慰使都 元帅府,下设万户府、千户府等。 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加以 提倡。这是因为蒙古人所建立的国家横跨欧亚,其中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 仰各异,故对于各种宗教兼容并蓄,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元朝统治时期, 上述各种宗教在中国都有了很大发展。 忽必烈封吐蕃喇嘛八思巴为国师,成为掌握吐蕃政教事务的首领。 1279 年,八思巴卒,得赐号为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他的后 继者也都称帝师。元统治者在修寺院、作佛事方面,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钱财。 1291 年,全国估计共有佛教(包括喇嘛教)寺院 4 万余处,僧尼 20 余 万人。僧侣们不仅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还经常得到元政府的赐予。 元代道教的地位仅次于佛教,在北方广为流传的是道教三大派别之一的 全真教。1276 年元军攻入南方后,对正一教(天师道)也注意加以利用,曾 召其天师到大都。 伊斯兰教徒在元代称为“答夫蛮”,多为大食人,善经商。元朝政府就 利用这一点让他们为自己经商贸易,有时还任用为负责财政的官吏。 元代有所谓“也里可温”(意为信奉基督教的人,属“罗马派”),在 蒙古军西征后陆续来到中国。忽必烈时,南北各大城市都有他们居住。 元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元统治者以少数民 族入主中原,统治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采取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他 们把各民族人民划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以制造民族矛盾, 分而治之,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 蒙古人为第一等,包括原来蒙古各部的人。他们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 拥有种种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但实际上,蒙古族的下层人民同其他 各族人民一样,同样受着蒙古贵族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十分贫困,有些 甚至被卖为汉、回之家的奴婢。 色目人为第二等,包括西夏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 洲人。他们归附蒙古较早,故最得信任,政治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汉人为第三等,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来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 南人指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地位最低,属第四等。元朝统治者把 汉族分汉人和南人,是为了分化瓦解他们,削弱他们的反抗力量。 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实权的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才是汉 人,南人则极少有这种机会。地方上的达鲁花赤一般由蒙古人担任,而以色 目人当同知,汉人当总管。同知、总管互相牵制,都要服从达鲁花赤的指挥。 在刑法上规定蒙古、色目、汉人分属不同机关审理。量刑上也不平等,如规 定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而汉人 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经济上规定政府括马(强买民间马匹),蒙古人不取, 色目人取三分之一,汉人、南人全取。此外还有汉人、南人不得私藏兵器等 种种不平等的禁令。 元代的军事制度,是在蒙古政权军事制度的基础上日趋完备的。专门卫 护皇帝的宿卫诸军,如怯薛军、五卫(左、右、前、后、中五卫)亲军等, 是中央禁军。怯薛军由贵族子弟充任,设怯薛长,归皇帝亲统。五卫亲军隶 于枢密院,设亲军都指挥使。此外,大朝会用的围宿军、大祭祀用的仪仗军、 巡幸护驾的扈从军、守卫皇帝财产的看守军、夜间巡逻的巡逻军、保护漕运 的镇遏军等,也都属于宿卫军。 镇守地方的是镇戍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