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
竺可桢 (1890~1974年)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中国现代气象科学、
地理科学的奠基人和一代宗师。
一、故乡、童年、求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滔尽英雄”。
浩渺的江水在东海之滨渐渐缓冲,江中泥沙沉淀成肥沃的长江三角洲。
祖先们的辛勤耕耘,使之成为鱼米之乡。三角洲的南部,一条江迂回东流,
与长江交汇处的一段就是以潮汐奇观闻名于世的钱塘江,江南岸即是浙江省
的宁绍平原。从地图上看,宁绍平原恰似一条走廊,东有宁波,西有绍兴,
历史悠久。龙门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连绵起伏,是它的筋骨;浦阳
江、曹娥江、甬江,纵横交错,是它的身脉,在这山明水秀之乡,曾经有过
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奇的人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美女西施、英烈秋瑾,
还有王充、黄宗羲、蔡元培、鲁迅等留芳千古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
可桢又为这片传奇的土地锦上添花。
竺可桢,字藕舫,绍兴东关镇人,1890年3月7日 (清光绪十六年,庚
寅,二月十七日)生。
竺可桢的父亲竺嘉祥,原居东关镇西5公里处的保驾山,世代以农为业。
竺嘉祥青年时期迫于生计离家到东关镇上开设米摊,20岁左右与顾金娘结
婚,于 1976年得长子可材,两年后得次子可谦,之后又连得三位千金,最后
生下竺可桢。顾氏夫人温良恭顺、节俭能干,家境日渐富足。经过几年的筹
划,竺嘉祥在镇上开设了 “承茂米行”,生意兴隆。
作为一个商人,竺嘉祥受到中国传统的思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影响,很希望儿子们能以读书奔出个好前程。可材、可谦入私塾接受当时
的科举教育。后来,可材考中秀才,可谦因体弱辍学。
竺家人丁兴旺,住房显得拥挤。竺嘉祥筹划在镇上买地建房。1890年新
房落成不久小儿子可桢呱呱坠地。竺可桢的出生,给竺家增添了喜气,父母
双亲都十分钟爱小儿子。顾氏夫人的言传身教给可桢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善良
的种子。可桢7岁时和一位同学在河边玩,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跪在
一个富人脚下,苦苦哀求着却被富人踢入河中,可桢忙上前救那人上岸并问
缘由。原来他借了富人一斗米,到期无法偿还,家中五口人已忍饥挨饿多日。
竺可桢听了急忙回家告诉母亲。顾氏夫人立即慷慨解囊,不仅替穷人还了米,
还送给他一些米养家活口。父亲竺嘉祥望子成龙,在竺可桢3岁时就教他识
字,一次父亲让可桢骑在肩上到镇上访友,途中挑一些店铺的招牌教他认,
等回来时考他,大都记住了。人们都视可桢为 “神童。”
可桢随大哥念了几年书, 《四书》已能背诵,开始学做八股文。后来父
亲为他聘了渊博的章镜尘先生来家设馆。可桢聪慧、机敏,深得先生喜爱。
在攻读经文之外,偶而讲一些宋明以来当地理学家立身为学的故事以激励可
桢。竺可桢十分敬重这位老师。
戊戌维新后,清政府改革旧学制,兴办学堂。1899年东关镇上的第一所
小学堂在天华寺落成,章镜尘被聘到学堂任教,可桢随师入学堂。可桢少时
即忧国忧民,才华横溢,一次老师要求用 “苦”、“甜”造句,可桢的回答
是: “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富强最甜。”得到老师的赞许。
小学毕业后,竺家家境不若以往。为了儿子的前程,竺嘉祥临时筹集一
笔钱,送可桢出门求学。可桢不负众望,赶赴上海,考入澄衷学堂。
中学课业繁重,可桢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有一次,他听到有人在背后
讥笑他:“像竺可桢那样,一定活不到20岁。”他知道嘲弄他的是颇有才华
的胡洪驿 (即胡适)。自此,他每天早起做体操,保持饱满的精神,专心治
学。
1908年春,离毕业还有3个月,班上同学向校方提出更换图画教员遭到
拒绝,全班罢课,校方不予毕业。暑假后,可桢考入复旦公学。这年冬天,
顾氏夫人病逝,可桢悲痛万分,为学更加勤勉,以慰亡母,在复旦公学,可
桢坚定了 “科学救国”的思想。1809年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
程,每次考试都名列榜首。
1901年,第二届庚款留美考录70人中,竺可桢以第28名的成绩入选。
9月,集体由上海乘海轮横渡太平洋至旧金山,乘火车穿越北美到波士顿。
到了美国,竺可桢改学农业,就读于伊利诺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刻苦攻读并
利用假期到南部考察。后来,竺可桢又选定气象学作为研究方向,转至哈佛
大学地质系。于 1915年获得硕士学位。为了继续深造,他申请延长3年,得
到同意。在此期间,他陆续发表了 《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
若干新事实》等论文。1917年被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同年获伊麦荪奖学
金,并经常为 《科学》月刊撰搞和编辑。
竺可桢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