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因疾病的治疗 外阴瘙痒和老年窗体顶端性阴道炎外阴瘙痒与老年性阴道炎都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坐立不安,尤其是在夜间病发更为严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外阴瘙痒与老年性阴道炎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进行防治。外阴瘙痒是指外阴,阴道口及肛门周围发痒的一种症状;老年性阴道炎则指由于病菌繁殖,使阴道发生炎症,表现有稀、黄的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与老年性阴道炎可互为因果,治疗上也大致相同,故一并讨论。中医称之为“阴痒”,如有炎症分泌物,则称为“带下”。一、主症 外阴、阴道口及肛门周围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尤以夜间为甚;抓破后可感染,轻则局部肿痛,重则上行致阴道感染,则见带下增多或如稀薄水样,或如质稠如涕、味臭,甚或赤白带下,阴中灼热感,常伴有小腹下坠胀不适,时有尿频,尿痛。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患者年老体弱,肝肾亏损,任脉失荣,太冲脉衰少,天癸杜竭,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而经水闭绝,胞宫及外阴、阴中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渐至萎缩变薄,遂至发痒、带下等症。从脏腑联系,当与肝、脾、肾三者有关。肝经之脉循阴器,络少腹,若肝郁化火,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流注会阴则阴部瘙痒,带下多有味。对于因不洁而致阴痒者,祖国医学早有认识,《诸病源侯论》上说:“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下注,湿盛亦能生虫,则见带下多,如水状;虫邪严重则带下呈脓涕状,有臭味;湿热熏蒸,则阴中灼热感,外阴瘙痒;湿热郁遏,损伤阴络,血溢于外,则见赤白带下或赤带。肾虚膀胱气化不利,而见尿频尿痛;肾气不足,肾精亏损,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肾主骨,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腰酸肢软;湿邪粘腻重浊,湿热蕴于下焦,则下焦气机不畅,可见下腰部及小腹坠胀不适。胸闷纳呆为脾不健运之候。三、辨证施治 1.肝经湿热湿热下注 主证:外阴、阴道口及肛门周围瘙痒难忍,夜间尤甚,痒甚则疼痛,抓破后流黄水,心烦少寐。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白,有臭味,口苦而腻,胸闷不适,纳谷不香,舌苔黄腻,脉细滑。 治法:清肝泻热,除湿止痒。 选方: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柴胡9g、木通8g、泽泻10g、车前子10g、甘草3g、地肤子12g。 加减:尿黄赤或尿痛灼热者,可加黄柏、琥珀,以助清热止痛;湿重白带清稀,腰酸腿软,胸闷纳呆者,可加苍术、防杞、陈皮燥脾渗湿;因虫蚀作痒者加鹤虱、芜荑之类。 2.湿热下注 主证:阴部瘙痒,甚或疼痛、流水,坐卧不安,白带多,淋漓不尽,色黄或腥臭难闻,尿赤黄,脘闷不适,口苦而腻,苔黄腻,脉弦而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和肝脾。 选方: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药物:草薢10g、黄柏10g、薏仁20g、赤苓20g、丹皮10g、泽泻10g、滑石18g、通草8g。 加减:热重加银花藤、蒲公英、栀子;湿困经脉,肢酸困重加桑枝、秦艽、地龙;虫蚀痒痛加贯仲、鹤虱,同时用蛇床子方(《疡医大全》)外熏洗: 蛇床子30g、花椒5g、明矾30g。水煎外阴熏洗。 3.湿毒下扰 主证:带下量多,粘稠,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夹血,有臭味,阴部瘙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选方:止带方(《世补医书·不谢方》)。 药物:猪苓10g、茯苓10g、车前子10g、泽泻10g、茵陈20g、赤芍15g、丹皮10g、黄柏10g、山栀10g、牛膝12g。 加减:湿毒较重,加银花藤、连翘、蒲公英;臭味重,加苦参、地肤子、土茯苓。湿毒下扰可同时用下述中药煎汤熏洗。 银花15g、蒲公英30g、黄柏10g、苦参15g、蛇床子20g、乌梅10g、白藓皮15g、黄芩10g。加水煎汤熏洗。 4.肝肾阴虚化燥生风 主证:外阴奇痒难忍,夜间尤甚,难以入睡,抓破后痛甚,阴部烧灼感,皮肤粘膜色素减退,变白变薄或增厚、粗糙、硬化;带下不多,但若感染病虫则带下增多。伴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祛风。 选方: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合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药物:菟丝子10g、覆盆子10g、杞子8g、车前子8g、五味子10g、熟地10g、山药15g、茯苓10g、丹皮10g、山萸肉10g、牛膝10g、知母10g、黄柏10g、防风8g,当归10g。 加减:奇痒难忍,加白藓皮、乌梢蛇、苦参;皮肤增厚、粗糙、硬化,加丹参、赤芍。减轻本型之外阴瘙痒,可用下述方熏洗: 蛇床子45g、白藓皮45g、黄柏45g、荆芥、防风、苦参、蛇舌草各15g、薄荷3g(后下)。上药共水煎,外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迎春杯数学试卷.doc VIP
-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2).pdf VIP
- 思遵高速公路SZTJ标的施工组织研究设计.doc VIP
- 思遵高速公路SZTJ-11标的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财信证券-基金深度报告:美国REITs梳理专题.pdf
- 绩效评估公平感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分析.doc VIP
-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期末考试答案(分类好的).pdf VIP
- 2021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试题(原卷).pdf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实验室安全培训(首都医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小小营养师》幼儿园大班健康PPT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