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设计一个圆形剧场
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现的比较研究
——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之六
上海市青浦实验中学数学教研组(
一、背景:为何关注学生的能力表现
在中国内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尤其置于突出地位,学生的解题能力极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大量的标准应用题:条件不多不少、过程相对封闭、结果标准单一,其“人造”痕迹明显,题目背景往往可以剥离。如今大力倡导的问题解决:条件、过程和答案相对开放,来源于生活实际,其真实的问题背景往往不可剥离。例如,前苏联的B.H.兹科娃曾描述了一个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干扰”现象[1]。例如下述两个问题:
问题①:在△ABC中,∠A=80°,∠B=68°,∠C=32°,问此三角形中哪条边最长?哪条边最短?
问题②:建筑中的屋顶人字架之间的角等于80°,人字架与房屋侧面上层的水平圆木之间的每个角均为50°,现有长度不的木板,问哪儿需要用较长的木板?是与人字架平行的屋顶盖板呢,还是与房屋水平圆木平行的侧面壁板呢?
图1 从“人字形屋”顶逐步隔离成“三角形”
但是,学生自己能否掌握这种“隔离”方法?他们自己是否具备这种“隔离”实际问题为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在2006年5月我们实施了一项数学活动实验,研究学生解决标准题目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能力的差距问题,也是青浦实验新世纪行动中关注的一个焦点。
二、方法与过程:如何研究学生的能力表现
1. 研究问题和对象选择
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是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良好的数学能力表现?具备相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中,解决过实际问题的学生是否比没有解决过实际问题的学生有更好的数学能力表现?
针对研究问题,我们在青浦实验中学8年级的9个班中按照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同质分组:成绩优秀的3个A组(平时成绩90分以上),成绩中等的6个组,其中3个B组(平时成绩80—90之间)、3个C组(平时成绩75-80之间),每组由同一个班的5位学生组成。考虑到研究问题探讨的是具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能力表现,平时成绩较低的学生可能不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因此没有选择这样的小组。
2. 数学活动实验的设计
9个同质小组中的6个小组(A、B、C各两组)在5月初参加了“设计一个圆形剧场”的数学活动课,作为实验的前测。6个小组中的3个小组(A、B、C各一组)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通过学校的“周一凡数学工作室”(领衔青浦区的初中数学教学指导)开展数学兴趣小组实践活动。一个月后,这3个组与没有参加过第一次数学活动课、也没有参加数学兴趣活动的另外3个组一起参加“为圆形体操馆设计一个停车场”的数学活动课,作为实验的后测(如表1)。
表1 同质小组参加数学活动课的分布
组别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对应班级 8(9)班 8(8)班 8(9)班 8(1)班 8(2)班 8(4)班 8(3)班 8(7)班 8(5)班 前测:第一次活动课 √ √ √ √ √ √ 后测:第二次活动课 √ √ √ √ √ √ 两次数学活动课采用的是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问题(见附录1),它们只用到极其少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圆的周长公式和运用周长公式计算相应圆弧的长度。在知识点和技能本身并不对学生构成挑战的情况下,这两项设计工作需要的却是学生从复杂的实际问题背景中“隔离”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并通过计算技能支持得到的结论和证明。
3. 评价数学能力表现的工具
为了考察学生的这种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应用数学能力,我们针对具体设计问题制订了学生的能力表现评价标准。两次数学活动采用的设计问题在类型和结构上相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采用相同的能力标准作为比较研究的工具。根据上海市课程标准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描述[2],参照《美国中学数学能力表现标准》[3],我们针对两个工程设计问题分为5大领域的12种能力类型、制定了具体的能力表现标准(见附录2)。在实际的活动课描述中,上述五个方面的能力表现有时不可能完全分开,换言之,学生在某个环节的能力表现可能是综合了其中的几种能力。
三、结果与分析:学生的数学能力表现如何
第一次活动课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是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良好的数学能力表现”?第二次活动课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具备相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生中,解决过实际问题的学生是否比没有解决过实际问题的学生有更好的数学能力表现”?
1. 设计一个圆形剧场:多因素制约关系——背景不可剥离
第一次数学活动课“设计一个圆形剧场”要求学生在考虑“座位尽可能多”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种条件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座位要尽可能多,就要尽量增大安排座位的面积区域;但对于舞台直径、辐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药物分析与常用组学技术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2025年杭州临安区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和两新专职党务工作者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蒸馏法海水淡化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动态模拟试验法 编制说明.pdf VIP
- 无障碍设计PPT课件.ppt VIP
- CTD格式申报资料(原料药)新.pdf VIP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无障碍设计原则》课件.ppt VIP
- 标准图集-20CJ95-1装配式保温楼地面建筑构造——FD干式地暖系统.pdf VIP
- 《无障碍设计》课件.pptx VIP
- 2025年7月份最新征信报告可编辑模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