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退火方式对0.7BiFeO3-0.3PbTiO3薄膜的铁电性能.PDFVIP

不同退火方式对0.7BiFeO3-0.3PbTiO3薄膜的铁电性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退火方式对0.7BiFeO3-0.3PbTiO3薄膜的铁电性能

第 26 卷 第 10 期 无 机 材 料 学 报 Vol. 26 No. 10 2011 年 10 月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ct., 2011 收稿日期: 2010-12-08;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11-01-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作者简介: 李海敏(1978?), 女, 博士研究生. E-mail: lucialee@126.com 通讯作者: 朱建国, 教授. E-mail: nic0400@ 文章编号: 1000-324X(2011)10-1053-05 DOI: 10.3724/SP.J.1077.2011.01053 不同退火方式对 0.7BiFeO3-0.3PbTiO3 薄膜的铁电性能 及漏电流的影响 李海敏, 郭红力, 李雪冬, 刘 果, 肖定全, 朱建国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 610065) 摘 要: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 LaNiO3/SiO2/Si 衬底上制备了 0.7BiFeO3-0.3PbTiO3(BFPT7030)薄膜, 研究了快速退火 及常规退火两种不同的后续退火处理方式对薄膜铁电性能及漏电流性能的影响. XRD 测试表明, 经快速退火处理 的 BFPT7030 薄膜结晶完好, 呈现出单一的钙钛矿相. SEM 测试结果显示, 经快速退火处理的 BFPT7030 薄膜结晶 充分, 但经常规退火处理的 BFPT7030 薄膜表面致密性较好, 且在升温速率为 2℃/min 时薄膜的晶粒更细小. 经快 速退火处理的 BFPT7030 薄膜的铁电性能较为优异, 在升温速率为 20℃/s 时, 其剩余极化 Pr 为 22 μC/cm2, 矫顽场 Ec 为 70 kV/cm, 并具有较小的漏电流. XPS 测试结果表明, 经常规退火处理的 BFPT7030 薄膜其铁离子的价态波动 较小. 关 键 词: 溶胶?凝胶; BiFeO3-PbTiO3; 薄膜; 快速退火; 常规退火 中图分类号: TQ12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Different Annealing Technique on the Ferroelectric and Leakage Properties of 0.7BiFeO3-0.3PbTiO3 Thin Films LI Hai-Min, GUO Hong-Li, LI Xue-Dong, LIU Guo, XIAO Ding-Quan, ZHU Jian-Guo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 0.7BiFeO3-0.3PbTiO3 (BFPT7030)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on LaNiO3/SiO2/Si substrates by Sol-Gel process. The films were annealed by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technique (RTA) and conventional thermal annealing (CTA) technique, respectively. XRD patterns of the films indicate that BFPT7030 films annealed by RTA show a single perovskite phase and better crystallinity as suggested by stronger and sharper XRD peaks. SEM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BFPT7030 films annealed by RTA are fully crystallized, but films annealed by CTA have a dense morphology and exhibits small grain size especially for film heated at rate of 2℃/min. Enhance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re observed in th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